返回

第二十三章 友情歲月

首頁
    賽後在更衣室進行總結,貝爾曼給每個球員進行評分。

     彼得洛維奇下半場就那麼一次助攻,不過他登場後開拓者沒有輸分,在防守端咬住了比分。

     經過一通計算,評分還是D,但貝爾曼特意和彼得洛維奇說:“你下半場的表現明顯比上半場要好,數據雖然無法顯示,但我看在眼裡。

    ” 彼得洛維奇受到了一些鼓勵,不過他内心完全不能滿足。

     他還想着超越甘國陽呢,結果甘國陽全場41分,表現堪稱完美。

     賽後他還不忘鼓勵彼得洛維奇:“我說了吧,我還是A,都沒有進步空間了。

    你充滿了希望啊,皮特。

    ” 彼得洛維奇氣的晚上覺都睡不好,翻來覆去,腦子裡都想着要如何提升自己。

     通過這一場對陣馬刺的比賽,彼得洛維奇真正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身體對抗欠佳投籃出手速度太慢,反應速度不夠快,對抗不夠強硬等等。

     不過現在是賽季進行中,打完這場,開拓者馬上既要移師達拉斯。

     整個賽季有很多時間花在路途中,根本沒有整塊的時間靜下來提升身體素質。

     更不用說長肌肉了,比賽訓練消耗都很大,有些球員一個賽季打下來都要輕好幾公斤,不掉肌肉就不錯了。

     彼得洛維奇有些迷茫,他認識到自己和阿甘之間的巨大差距,之前自己滿心想着要超越阿甘,其實是意氣用事,一點都不現實。

     第二天在球隊飛往達拉斯的途中,彼得洛維奇找到貝爾曼,說想聽聽教練的意見,自己接下來該怎麼調整。

     貝爾曼很欣賞彼得洛維奇這種一心投入到籃球上,隻想着提高自己的态度。

     很多NBA球員隻是将打球當做工作,趁着年輕在聯盟賺點錢,如果哪天在聯盟混不下去了,還能去歐洲,或者小聯盟打比賽。

     他們沒有迫切要提升挖掘自己的動力,憑借天賦和一些勤奮,保持良好的職業态度,一直打下去就可以了。

     彼得洛維奇顯然不同,他是真正鑽進籃球裡的人,貝爾曼能看出來,因為他自己也是。

     “你的背傷怎麼樣了?”貝爾曼先關心彼得洛維奇的傷勢。

     “恢複的不錯,回波特蘭後醫生要再給我做一次檢查。

    ” “嗯,你一定先把身體養好,這是一切的基礎。

    還有,以後你别跟着阿甘訓練了,他的強度太大,并不适合你。

    休息和訓練一樣重要,你現在的身體狀況很一般。

    ” 彼得洛維奇點點頭之前他和甘國陽較勁,總想跟上甘國陽的節奏。

     現在他明白,兩個人不是一個世界的,硬是要跟,反而傷害自己。

     “你要加強力量和對抗性,不過賽季中想要增肌是很困難的,等到休賽期再說吧。

    伱現在第一要務是熟悉球隊的體系,找到你自己的定位一旦上場一定要發揮作用。

    越往後,輪換會越短,登場時間要靠自己的表現争取。

    你不能隻是沉迷于技術和身體的訓練,你還要多動腦,多觀察,多學習,每場比賽要能打出亮點。

    ” 貝爾曼知道,彼得洛維奇在歐洲是核心球員,拿球就是幹。

     在進攻中其他人都是圍繞着他轉,他手裡拿着指揮棒,有最多的出手權。

     到了開拓者,甘國陽才是唯一的核心,彼得洛維奇必須去适應和配合阿甘。

     說着,貝爾曼從公文包裡拿出厚厚一沓冊子,遞給彼得洛維奇,道:“這裡有三百多套戰術,你抽時間将它們牢牢記住,有空我會抽查。

    ” 彼得洛維奇吓一跳,三百多套戰術,都要記住? 見彼得洛維奇很驚訝,貝爾曼道:“你們在歐洲打球不背戰術嗎?” 彼得洛維奇道:“會訓練戰術,但…但沒有這麼多。

    ” “你覺得多?阿甘在大學的時候,就把這些戰術全都記下來了,滾瓜爛熟。

    ” 一說到阿甘,彼得洛維奇眼神中的驚訝消失了,他點點頭道:“我也可以。

    ” 貝爾曼倒是沒胡說,在岡薩加的時候,甘國陽和斯托克頓一起,把籃球場上一些常用的,比較先進的戰術套路都背了下來,就是貝爾曼給的。

     當然,後來貝爾曼又讓他們都忘掉,實際上是讓他們融會貫通,不要拘泥于套路。

     彼得洛維奇從小在歐洲的籃球環境長大,雖說籃球這個運動萬變不離其宗,但NBA和FIBA在規則、戰術上确實有不小的區别。

     歐洲的籃球戰術都是針對聯防開發的,而NBA的進攻戰術都是針對人盯人防守。

     貝爾曼如果隻想讓彼得洛維奇做一個接球攻擊手,外線的投手,那他隻要簡單調整,應該很快能适應。

     但如果想把彼得洛維奇培養成一個優秀的持球攻擊手,一個playmaker,這幾百套戰術他必須熟練。

     球場上的每一次傳球,每一個跑位,都必須要精準。

     身體素質不能急于一時,先從練腦子開始。

     彼得洛維奇不光自己一個人看,他還分了一半給迪瓦茨。

     兩個人像練秘籍一樣,你看一半我看一半,然後互相考對方。

     等到差不多熟練了,再交換看另一半,再互相考驗對方。

     就像當初甘國陽和斯托克頓那樣,如同學生一般,如饑似渴的學習。

     不僅如此,彼得洛維奇也将心中的很多苦惱和迪瓦茨訴說。

     兩人一起互相鼓勵,互相支持,走過這段對新人而言注定難熬的歲月。

     —— 拿下馬刺後,開拓者取得了4連勝,這是一個好的開局。

     客場之旅的第三站全隊來到達拉斯。

     小牛隊在經曆了1988年和開拓者半決賽大戰的輝煌後,就迅速衰落。

     1988-1989賽季,小牛隊的核心馬克-阿奎爾被交易去了底特律活塞。

     這筆交易在上個賽季震驚了聯盟,這種互換在NBA曆史上是比較少見的。

     活塞是一個成熟的球隊,1987年他們殺入了總決賽,1988年雖然輸給了子彈,但他們的實力依舊是總決賽級别的。

     到了1989賽季,随着薩利、羅德曼等鋒線球員成熟,托馬斯、杜馬斯、蘭比爾正值巅峰,凱爾特人進一步衰落,子彈隊迅速凋零,公牛還沒有成熟,開拓者被抽掉了小王實力大損,活塞已經看不到對手了。

     随着常規賽開始,活塞一路高歌猛進,早早就在戰績上領先聯盟,奔着60勝去了。

     就是這種欣欣向榮的态勢下,活塞内部卻隐藏着矛盾。

     曾經給活塞隊帶來急需的低位進攻和罰球的阿德裡安-丹特利逐漸成為了球隊快速前進的絆腳石。

     在羅德曼、薩利不斷進步成熟的情況下,丹特利卻不願意縮減自己的上場時間。

     一場對陣凱爾特人的比賽,教練要換他下場,他卻不肯下來,就要賴在場上,不讓羅德曼上。

     結果戴利和丹特利在場上發生了争執,最後變成了互相辱罵,讓波士頓花園廣場的球迷看了通熱鬧。

     這場比賽,活塞慘敗給了凱爾特人,事後丹特利說是一時沖動,但戴利已經動了交易的心思。

     場下查克-戴利和托馬斯也是越看丹特利越不順眼了。

     他公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