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的很快,開拓者為期一周的新人訓練營眨眼間就要結束了。
對參加訓練營的新人而言,這一周是相當的折磨。
每天三個小時訓練時間并不長,可是強度拉滿。
凡是能進入到訓練營,被各隊挑選階段的球員,在青少年時期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最起碼在中學都是打遍社區無敵手的天才,然後被選入大學,在大學縱然不是頂尖天才,也是全美數得上号的高手。
三個歐洲球員,迪瓦茨、彼得洛維奇、薩博尼斯在自己的國家是籃球英雄,家喻戶曉的超級明星。
可是一衆人結束新人訓練營都開始懷疑人生,懷疑自己之前打的是籃球嗎?自己能在NBA生存嗎?
彼得洛維奇每天回到公寓都是倒頭就睡,之前他每天還能和女友卿卿我我,這周是一點心思都沒有。
薩博尼斯回到公寓後,好幾次打電話給老婆,和老婆說“我可能呆一年就呆不下去了,我有點撐不住。
”
迪瓦茨倒是很樂觀,他認為自己比較年輕,可以撐兩年。
剩下一些十天合同的球員,有些十天都沒撐住,五天就不幹了。
回家,換一份工作吧,别的地方打球賺錢,這裡打球要命的。
到後來裡克-阿德爾曼也和甘國陽說,“阿甘,你把強度往下降一降,不是每個人都有你這樣的體能。
”
甘國陽卻說:“如果一個新人能撐過這樣的折磨,那以後賽季中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他都能挺過來。
再說了,我也沒有強迫他們跟着練,吃不消可以停下,我不會說什麼的。
”
阿德爾曼知道甘國陽說的有道理,打NBA是非常艱苦的,外在雖然光鮮亮麗,大額的合同,飛機飛來飛去,在聚光燈下成為萬衆矚目的對象。
但背後不僅要付出汗水,還要付出健康的代價。
傷痛,疲勞,壓力,日複一日的訓練、比賽、旅途,對人的身心是一種極大的壓榨與折磨。
如果一周高強度訓練都支撐不住,那一個賽季82場比賽會将這個球員折磨的不成人形,早早淘汰。
一周時間下來,隻有彼得洛維奇一個人跟上了甘國陽的訓練節奏。
雖然他跟的非常吃力,非常疲憊,但他硬着頭皮每天從天黑練到天黑。
等到訓練營結束時,他已經慢慢适應了這樣的強度,起碼不會嘔吐了。
薩博尼斯和迪瓦茨也堅持了下來,像蘇聯、南斯拉夫球員在國家隊訓練還是非常艱苦的。
薩博尼斯的意志力更是沒話說,多次帶傷上陣。
不過隊醫建議他不要跟着阿甘練,身體吃不消。
在訓練營的最後一天,隊内打了一次訓練對抗賽。
甘國陽在場邊沒上,裡克-阿德爾曼做裁判,一邊吹罰比賽,一邊觀察球員們的表現。
主教練鮑比-貝爾曼,總經理傑裡-韋斯特,還有幾個球隊高管都到現場來觀摩。
彼得洛維奇和隊友迪瓦茨一隊,薩博尼斯和克裡夫-羅賓遜、馬克-布萊恩特一隊。
加上其他一些邊角料,比賽打得有聲有色,雙方對抗很激烈。
從本賽季開始,NBA給每個球隊的常規賽大名單名額增加了一位,從12增加到13。
相當于給全美的職業球員增加20多個穩定就業崗位。
目前,開拓者闆上釘釘簽下合同的球員正好有12人,還剩下一個第13人的飲水機看守名額。
今天這場對抗賽,将決定誰能留在開拓者,得到一個暫時穩定的工作崗位,一份還不錯的薪水。
這些球員如果不能留在美國打球,那就隻有去歐洲聯賽尋找出路。
雖然在歐洲打球各方面也不錯,但終究不如留在美國,尤其對那些有理想有追求的球員而言。
甘國陽和貝爾曼、韋斯特、巴克沃爾特一起坐在看台上觀察這些新人,毫無疑問今年的新人對抗很有看頭,非常精彩。
彼得洛維奇、薩博尼斯都是有NBA首發實力的新人,迪瓦茨也是潛力很大并且和彼得洛維奇配合非常默契。
他們在歐洲本來就是對手,打過奧運會決賽,互相之間很熟悉,競争意願很強。
克裡夫-羅賓遜雖然懶了點,意志力薄弱了些,但天賦沒問題。
他每天跟着甘國陽練一個半小時就叫苦不疊,說吃不消了要休息會兒。
甘國陽也不苛求他,允許他到場邊歇會兒,因為他在訓練過程中表現不錯。
内線的身高,長胳膊長腿,技術全面,能内能外,和活塞隊的約翰-薩利很像。
兩隊打得難解難分,迪瓦茨這邊打得更快,薩博尼斯這邊陣地進攻更多,打得更穩當。
“這屆新人訓練營的質量可以說相當不錯,刨去三個歐洲球員和克裡夫-羅賓遜、馬克-布萊恩特,剩下的球員質量也不錯,要挑一個留下來真是不容易。
”
巴克沃爾特評價這些新人。
韋斯特來了以後,在人員選拔上可以說下了大功夫。
開拓者的人員配備,絕不是隻沖着一個總冠軍去的。
“歐洲球員是個很好的突破口。
他們有天賦,而且意志堅定,即戰力也不錯,就是需要好好調教,否則會很難适應NBA比賽。
”韋斯特說道。
韋斯特觀看了大部分的訓練内容,他對薩博尼斯、迪瓦茨和彼得洛維奇還是比較滿意的。
當然,更讓韋斯特震撼的還是甘國陽強度超高的訓練,以及在訓練中展現出的強大戰鬥力、競争力和競争欲望。
韋斯特開始理解巴克沃爾特說的那番話,做的那個“狐蝠”比喻。
阿甘确實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而且是非常有決定性的決定性。
在其他方面,波特蘭開拓者和洛杉矶湖人相比确實沒什麼特别的地方。
雖然他們的球隊氛圍很好,在俄勒岡地區一枝獨秀很受歡迎,但這一定程度讓開拓者的管理層過于保守,缺乏進取精神。
他們在這一畝三分地上經營的很舒服,缺乏狡詐的謀略和戰略性眼光。
他們在全美的宣傳、營銷更是平庸。
開拓者即便拿到了彪炳史冊的三連冠,可在唐建國買下開拓者之前,他們始終沒有建立真正的全美影響力——他們的影響力主要依賴于阿甘。
如果沒有阿甘,韋斯特相信,開拓者有可能迅速被遺忘。
唐建國到來後哪怕在1988-1989賽季開拓者折戟西決,可球隊肉眼可見的擁有了更大影響力。
球隊的營銷、宣傳水平更上一層樓,大量的訪談、書籍、紀錄片、廣告,還有非常紮實的社區交流活動,讓開拓者逐漸成為在全美具有巨大影響力的職業球隊。
唐建國說要把開拓者打造成NBA的紐約洋基真不是嘴上說說。
不過除了營銷宣傳外,開拓者在陣容建設上就是A-的水平。
如果沒有阿甘,他們能摸到總決賽,總冠軍有可能但很難。
有了阿甘,直接将球隊帶成了王朝,并且在朝着下一個王朝進發。
傑裡-韋斯特的到來,給了開拓者從A-到A甚至A+的可能。
他尤其欣賞彼得洛維奇,這名有“籃球莫紮特”之稱的歐洲後衛,球風頗有點韋斯特年輕時的風采。
投籃精準,進攻淩厲,在球場上有一種主宰者的氣勢,他是唯一能跟上阿甘腳步的人。
他的問題主要在防守,這是白人外線一貫的缺點,橫移速度慢,力量對抗能力不足。
在歐洲依靠聯防可以通過隊友的幫助彌補這些缺陷。
在以單防為主禁止聯防的NBA,難免要遭受那些超級黑人外線的針對。
韋斯特時代,聯盟黑人外線還沒那麼多,而且對走步的吹罰很嚴格。
現在以喬丹為代表的爆發力超群的黑人外線越來越多,運球的尺度也越來越松,彼得洛維奇想打出名堂,防守必須要加強。
好在韋斯特早就考慮到這點,所以打了邁克-桑德斯這個補丁。
至于内線迪瓦茨和薩博尼斯,傑裡-韋斯特更想聽聽貝爾曼和甘國陽的意見。
他問貝爾曼:“迪瓦茨怎麼樣沒有用他換來愛德華茲是不是可惜了?”
貝爾曼點點頭,随即又搖搖頭,道:“從新賽季來看,愛德華茲無疑更好用,如果他能來,下賽季的戰術和輪換能更穩定一些,确定性更高。
弗拉德有潛力,不過太年輕了,他還沒有經曆過季後賽的考驗,不知道他能打出什麼樣的水平。
”
韋斯特又道:“他在功能上是不是和薩博尼斯沖突了?”
貝爾曼卻道:“不,不是的,這是一個誤解,很多人都誤解了。
包括我,包括阿甘,還有不少評論家都誤解了,因為我們都沒有好好看過迪瓦茨和薩博尼斯比賽,隻是單純以為他們都是身材高大,全面,會傳球的歐洲中鋒。
但實際上他們有很大差别,這種差别甚至和摩西與卡裡姆的一樣大。
”
韋斯特的表情一如既往平靜,但他的身體不自覺傾斜靠過來。
貝爾曼是韋斯特在開拓者發現的第二個寶藏,這個教練的确與衆不同。
用傑克-拉姆齊的話說,在當時絕大部分籃球工作者還停留在印象流、經驗流的農業社會時,鮑比-貝爾曼已經開始用數據指導籃球工業革命了。
當然,1988-1989賽季的失敗讓貝爾曼受到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