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五章 絞肉機(真)

首頁
    開局就使用極為強硬的防守,馬龍在内線不停繞前阻止甘國陽接球。

     由于迪克-莫塔的存在,他們使用了那招最有效的内線防甘國陽策略:中鋒半盯,協防者全力騷擾,甯可放空外線,不讓甘國陽輕松起手。

     甘國陽開局三次分球給外線射手,結果出手都沒有命中。

     三次出手都是三分。

     這是三分球的一個弊端,拉長時間看效率确實高,但在某個時間段,某一場比賽,受手感和防守影響,成功率會特别差。

     穩定性是三分球的緻命傷。

     子彈隊牢牢控制住了後場籃闆球,接着将比賽節奏拖的非常慢。

     華盛頓子彈是本賽季聯盟得分最低,回合最少的球隊之一,他們對自己的陣地戰非常有信心。

     這點子彈和開拓者一樣,不過開拓者依仗的是以甘國陽為核心的陣地戰體系,内外結合的戰術策略。

     而子彈的依仗,是内線的前場籃闆和外線的持球單打。

     子彈隊的進攻策略可以說非常簡單粗暴:外線投,内線搶。

     他們有聯盟第一的前場籃闆,和聯盟倒數第一的助攻。

     這是迪克-莫塔和昂塞爾德聯手為子彈設計的新體系,完全是按照子彈隊的人員特點搭配的。

     内線兩個籃闆怪物,鋒衛兩個能得分不會傳球的得分高手,全隊沒有一個助攻超過5個的球員。

     助攻數最高的是替補後衛,小蟲博格斯,場均4.9個助攻。

     這樣的人員搭配,你硬讓他們去打快速反擊,打戰術配合,實在是強人所難。

     幹脆,磨陣地,拼防守,拼籃闆球,拼比賽細節和意志力。

     迪克-莫塔制定策略,壯得像狗熊一樣的昂塞爾德執行這些策略,全隊用軍事化的管理,鐵一樣的紀律重新塑造赢球文化。

     迪克-莫塔到來後,子彈最明顯的一點變化是,查爾斯-巴克利變瘦了。

     這家夥褪去了新秀時期的嬰兒肥,還有一些多餘脂肪,顯得更加精壯勇猛。

     本場比賽的第一分來自他的前場籃闆球。

     甘國陽要對付摩西,顧及不到巴克利,被巴克利補籃得手。

     嚴格意義上來說,子彈隊這兩個内線并不是雙塔。

     巴克利很矮,他甚至可以出現在小前鋒位置上。

     摩西也不是高中鋒,同為6尺10的他看起來比甘國陽還稍稍低一些,他可以防的很靠外。

     這讓甘國陽想一串二變得困難。

     子彈曾經有過雙内線傳統,正是昂塞爾德和海耶斯。

     昂塞爾德也是個矮内線,他本質上是個超級藍領。

     和火箭雙塔不同,火箭雙塔是攻防完全圍繞内線,資源完全向雙塔傾斜。

     甘國陽隻要盯着一個往死裡幹,順便照顧一下另一個,火箭的資源配置就失衡了。

     而子彈的雙内線,是一個小前鋒身高,可以打外線的内線,加一個前場籃闆大王,造犯規高手。

     子彈的進攻大部分是外線發起的,金和傑夫-馬龍兩個單打高手放開了投,投進最好,投不進裡面就搶,實在沒轍再讓摩西和巴克利單打。

     這種資源配置,甘國陽沒法像打火箭那樣一個人拿捏雙塔,太分散了。

     尤其是加上前場籃闆這種不确定性很高的進攻手段。

     一個摩西甘國陽可以對付,一個巴克利甘國陽也能搞定。

     但兩人加起來,還拼了命往裡沖,他想頂住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雙方在第一節就展開了艱苦的内線搏殺。

     子彈闆凳席上還坐着波爾、馬洪和阿拉裡,内線資源非常豐富,這配置就是沖着阿甘,還有底特律、波士頓去的。

     雙方比分那叫一個低,首節開拓者拿下15分,子彈隊拿下14分。

     甘國陽單節拿下6個後場籃闆,但也被巴克利和馬龍沖了4個前場籃闆。

     更要命的是,三分多鐘他就被摩西-馬龍造了一個防守犯規。

     這對甘國陽後面的防守選擇影響不小,在高對抗的比賽中他必須小心謹慎,否則太早領到兩次犯規就糟糕了。

     好在開拓者并不是甘國陽的一人球隊。

     德雷克斯勒抓住子彈外線的漏洞,連續投籃命中。

     波特也利用掩護殺入籃下得分,幫助開拓者首節領先。

     子彈對此并不在意,第二節裡克-馬洪登場。

     昂塞爾德下了命令:“繼續沖擊阿甘,今晚我們的目标,把阿甘的得分控制在30分以下!”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