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永遠的開拓者

首頁
    1987年的夏天,這個世界又發生了許多事。

     羅納德-裡根在6月訪問德國,在柏林的演講中他喊話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拆掉柏林牆。

     在中國,6月份南斯拉夫領導人來訪,中央進一步強調了改革開放的正确性、必要性,要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

     7月份,台灣地區解除了38年之久的戒嚴,廢除了戒嚴法令,恢複了正常的社會狀态。

     冷戰的壁壘有了松動的迹象,新技術革命帶來的經濟發展,讓很多國家、地區的政治氛圍放松下來。

     但另一邊在中東地區,兩伊戰争卻打得如火如荼。

     雖然聯合國介入進行調停,要求雙方立即停火,可是已經打了七年,積怨已深的伊拉克和伊朗誰都不願做出讓步。

     戰争朝着越發殘酷、無理性的境地發展。

     襲船戰已經無法滿足雙方的報複心态,導彈襲城戰即将到來。

     1987年夏天的NBA同樣充滿了變化,每個休賽期都是希望誕生之地。

     總決賽結束後,NBA選秀大會在紐約進行,得到狀元簽的聖安東尼奧馬刺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海軍學院的超級中鋒大衛-羅賓遜。

     由于是海軍學院畢業,所以羅賓遜要先去海軍服役兩年,無法立刻到馬刺隊報道,可馬刺依舊選擇了他,因為他的天賦實在太好,馬刺願意等待。

     擁有第二順位的太陽摘下了阿門-吉列姆,第三順位的籃網挑選了丹尼斯-霍普森,第四順位的快船選擇了雷吉-威廉姆斯。

     和去年高順位無腦選白人大中鋒不同,這個賽季開始,各隊都長了心眼兒,開始挑選身體素質出衆的黑人前鋒、後衛。

     比爾-沃頓有且隻有一個,蠢笨的白人大中鋒不再受到青睐,他們沒有一個能打出來的,反而在甘國陽、奧拉朱旺這種靈活、強大的新式中鋒面前,如同木樁子一般。

     在第五順位,西雅圖超音速用來自紐約的一支簽挑選了來自阿肯色大學,名不見經傳的小前鋒斯科特-皮蓬。

     不過西雅圖已經有了同位置的麥克丹尼爾,所以挑選皮蓬主要是為了完成和公牛隊的一筆交易。

     在選中皮蓬後,超音速随即将他送去了芝加哥公牛,換來了公牛在八号順位選擇的中鋒奧爾登-波利尼斯,一個身高7尺的海地黑人中鋒。

     西部球隊都深受阿甘之苦,在大白軟中鋒不管用的情況下,選一個黑又硬的黑人中鋒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今年的選秀大會,還有兩個甘國陽的加州手下敗将參選并且被選中,一個是來自薩克拉門托的凱文-約翰遜,一個是來自洛杉矶的雷吉-米勒。

     其中,擁有第六順位選秀權的薩克拉門托國王隊沒有選擇他們本地的籃球英雄,而是挑選了北卡的後衛肯尼-史密斯。

     凱文-約翰遜在第七位被克利夫蘭騎士拿下,他不得不從美麗、溫暖的加州前往俄亥俄打球,當馬克-普萊斯的替補。

     同樣出身加州的雷吉-米勒在第十一順位被印第安納步行者拿下,戴上步行者帽子的米勒其實很懵圈,因為他壓根不知道印第安納這個鬼地方到底在哪兒,隻知道在中部,那裡到處都是玉米地。

     而步行者的鐵杆球迷同樣對這個選擇不滿,他們希望球隊挑選印第安納本地球星史蒂夫-阿爾福德(頂掉斯托克頓參加1984年奧運會的後衛),結果唐尼-沃爾什挑了一個UCLA的瘦猴。

     排在雷吉-米勒前面的第十順位,公牛挑選了霍瑞斯-格蘭特。

     皮蓬和格蘭特這兩個選擇都不是喬丹的喜歡的。

     他不明白為什麼克勞斯不選那些名校畢業,在NCAA有所成就的明星球員,非要挑這種在NAIA低級聯賽打拼的鄉巴佬。

     随着甘國陽和開拓者在1987年奪冠,喬丹對球隊戰績的焦慮越發嚴重,而這些都将轉化為戾氣發洩在公牛的訓練營中。

     斯科特-皮蓬和霍瑞斯-格蘭特肯定要吃苦頭了,喬丹已經芝加哥公牛說一不二的暴君。

     衛冕冠軍波特蘭開拓者擁有21順位簽,留給他們的選擇已經不多,巴克沃爾特将目光鎖定在内線上。

     1987賽季開拓者的内線基本就是甘國陽一個人在撐,沃頓傷了大半個賽季,瓊斯、湯普森都在老化。

     開拓者需要在四五号位上補充新鮮血液,最終他們選擇了來自休斯頓大學,德雷克斯勒和奧拉朱旺曾經的隊友,綽号“凱迪拉克”的格雷格-安德森。

     他之所以有這個綽号,是因為在休斯頓大學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