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 終極比賽

首頁
    名帥像菜市場大媽一樣互相吵吵,還陰陽怪氣,心想真是有意思,他坐在後面看戲覺得很好玩。

     他壓住脾氣,道:“如果約翰的哲學那麼有用,為什麼他的繼承者都不行?說明起作用的不是那些哲學,而是約翰的其它手段。

    ” 一部分認為進攻永遠是籃球的主旋律,從80年代NBA的場均得分和NCAA引入45秒看,籃球界會進入進攻盛世,尤其是三分球會被大量開發出來。

     實際上NBA成名的教練都是臭脾氣,這一幫子臭脾氣聚在一起,甘國陽很快發現根本不用在這裡安炸彈,沒一會兒他們自己就要爆炸了。

     在簡單的開幕儀式後,伍登開門見山,指出了這次論壇的主題,是讨論1985年後未來籃球的發展方向,包括NCAA和NBA兩塊。

     整個禮堂中都是美國籃壇的教練精英人物,其中一大半甘國陽都認識。

     甘國陽心想,早知道是讓我來聽公開課的我就不該來,直接去找沃頓不就行了麼,這伍登教練夠陰的,诓我。

     很多人都認為,如果當初紐維爾沒有提早退休,UCLA根本不可能得到那麼好的生源,比如阿爾辛多、古德裡奇。

     大家暢所欲言,發表各自的觀點和看法,不過沒一會兒雙方就這兩大問題形成了不同的陣營。

     在1985年秋季,這些籃球大腦們的交流和思維碰撞,将一定程度決定籃球運動的發展方向。

     甘國陽道:“是伍登教練邀請我的!肯定是我的賽場魅力征服了他。

    ” 甘國陽反應了一下,傑克博士在說他手下的球員,然後意識到這個球員不就是我! 紐維爾從教練位置退休的很早,退下來後當過NBA經理,休賽期一直孜孜不倦開各種訓練營,為推廣籃球做努力。

     不過兩人在60年代是死對頭,執教風格上截然不同,形成了“節奏控制流”和“流暢進攻流”兩大流派,一直到今天都深深影響着籃球界。

     伍登一向以紳士的面孔和态度示人,但不代表他沒有脾氣。

     還有一部分認為,不論防守還是進攻怎麼發展,三分球都不會成為主流,而應該被淘汰出籃球界。

     甘國陽道:“他們增重是因為對抗不行,我減重,也是因為他們對抗不行。

    ” 甘國陽一邊說一邊環顧四周,并沒有發現比爾-沃頓的身影,他本以為沃頓也會來。

     但其實他的年齡并不大,1933年出生的他今年還不到60歲,比傑克-拉姆齊小7歲。

     因此他在1975年宣布退休,在UCLA最巅峰的時刻,拿到10個冠軍時離開這個舞台,不給對手擊敗他的機會。

     約翰-伍登道:“是我邀請桑尼來參加這次論壇的,他的比賽經曆的确很具有代表性和啟發性。

    桑尼,你來說一說吧,你的看法。

    ” 在紐維爾和伍登的正面交手中,兩人的勝績比是8:7。

     由于在大學籃壇輝煌的戰績,伍登在美國籃壇是封聖的存在。

     一向脾氣火爆的鮑勃-奈特更是将矛頭直接對準了約翰-伍登,他反對約翰伍登提出的一些原則和意見,說:“那不過是籃球的某一面而已,籃球是個球形,它由八塊皮子拼接而成,我們可以在球場的任何方向,位置,将球送進籃筐裡來得分,赢得勝利。

    我不認為存在一種普遍的規律,适合任何球隊和任何人。

    ” 論壇擡頭的兩位教練:皮特-紐維爾和約翰-伍登,可以說是美國籃球界最負盛名的兩位前輩。

     慢慢的,大家的讨論就從這兩個方向性問題,轉向了籃球哲學的讨論,進而開始互相攻讦其他人的籃球戰術戰略。

     一開始還能比較友好的讨論和交流,到後來不知道誰第一個上火開始話中帶刺,讨論就變得越發具有火藥味。

     壓力從來沒有這麼大過。

     9月17日兩人抵達洛杉矶,第二天一早來到UCLA的階梯禮堂參加論壇的開幕式。

     看看這一幫子著名教練,甘國陽總覺得自己過來是為了被研究的,像個小白鼠。

     而奈特和斯圖-茵曼又是好朋友,奈特很關心茵曼最近的球隊操作,問道:“你們開拓者需要一個好的替補内線,茵曼怎麼還沒有動作?” 他的話顯然已經偏離了主題,上升到了對伍登籃球哲學的攻擊。

     但直到伍登出現在會場,沃頓的身影也沒有出現,甘國陽隻能找個很靠後的位置坐下,看看這論壇到底是什麼名堂。

     甘國陽毫不懷疑,他要是在這裡放個炸彈把禮堂給炸了,美國籃球理論水平應該會倒退個五六年的。

     “因為終極比賽就是無論球在哪裡,都要發起進攻,從你拿到球的那個地方開始。

    ” 鮑比-貝爾曼、帕特-萊利這些資曆稍淺一些的教練後面都不怎麼敢說話了。

     甘國陽道:“是奈史密斯博士說的。

    ” 奈史密斯博士,籃球運動的發明人。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