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五章 王者歸來

首頁
    巴克利因“傷”暫時下場,子彈主教練吉恩-舒換上了替補大前鋒裡克-馬洪。

     吉恩-舒教練是NBA教練中比較特殊的一個存在,他輸球很多,比赢的要多,但他始終都有工作。

     不是因為他背景關系硬,而是他經常接手爛攤子球隊,善于将那些一團糟的球隊從廢墟中拉起來開始重建。

     1966年的巴爾的摩子彈(4勝21負),1973年的費城76人(9勝73負),1978年的聖地亞哥快船(27勝55負),吉恩-舒在擔任這些球隊的教練時都是一片荒蕪滿目瘡痍。

     在巴爾的摩,他成功将子彈帶入了季後賽,在1971年殺入總決賽,輸給了阿爾辛多和羅伯特森的雄鹿。

     在費城,他把76人帶進了1977年的總決賽,輸給了開拓者。

     在聖地亞哥,他第二年就讓快船隊拿到43勝39負,進入季後賽名額争奪行列。

     隻是快船的老闆唐納德-斯特林是個毫無遠見和耐心的家夥,他很快就将吉恩-舒解雇。

     1980年,吉恩-舒重回子彈隊,此時子彈已經搬到了華盛頓,他取代了冠軍老帥迪克-莫塔。

     子彈隊老闆波林希望球隊能在故人吉恩-舒的帶領下,重新回到70年代的輝煌。

     吉恩-舒很快讓子彈回到了季後賽行列,但兩次都輸給了波士頓凱爾特人。

     所以子彈最近在瘋狂囤積鋒線,以期在季後賽中能阻擋波士頓前場鐵騎。

     對于查爾斯-巴克利,吉恩-舒非常看重,将他當做維斯-昂塞爾德和埃爾文-海耶斯的合并版,對他悉心培育。

     早在1957年,吉恩-舒還在韋恩堡活塞打球的時候,他就提出一個觀點:“一個由6尺5英寸以下矮個子組成的球隊,可以擊敗6尺5以上高個子球隊組成的球隊。

    ” 這一觀點在當時的NBA引起了廣泛的議論,很多知名的球員、教練都參與到讨論中。

     像多爾夫-謝伊斯、喬治-弗加拉、卡爾-布朗等人都不同意吉恩-舒的觀點,那個年代身高對籃球比賽太重要了。

     隻有鮑勃-庫西顧左右而言他,說一般來說小個子打不過大個子,但也會有特殊情況發生,如果打系列賽,小個子大概率不會有機會,但如果一場定勝負說不定小個子隊能赢。

     最後庫西認為,既然不能确定到底小個子能赢還是大個子能赢,為什麼不每年組織一場這樣的“小vs大”比賽,讓媒體進行推廣,然後建立一個基金給球員們做養老金呢? 看得出來當時鮑勃-庫西為了球員們的養老問題絞盡腦汁,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為球員謀取福利和保障。

     他在1954年創立了北美第一個球員工會,擔任第一任工會主席,在1963年退役的時候,約翰-肯尼迪向他發來郵件表彰他做出的巨大貢獻。

     而吉恩-舒将他對籃球的獨特理解帶到了球場上,作為球員時他善于急停跳投,這在50年代是非常先進的投籃技術。

     他還發明了360度轉身運球和上籃,這在當時是開創性的,連球風華麗的埃爾金-貝勒都對他的快速轉身歎為觀止。

     在作為教練時,吉恩-舒善于使用小個子内線,像昂塞爾德、盧蘭德、道金斯等,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中鋒。

     當NBA引入三分線,拉姆齊這類傳統教練紛紛抵制時,吉恩-舒是聯盟第一個為球隊設計三分戰術的教練。

     吉恩-舒還非常重視單打,60年代他在子彈隊執教時,戰術核心思路就是為球員創造一對一單打的機會。

     子彈球員自己都開玩笑說,“我們防守之所以這麼好,是因為進攻時一打四看可以好好休息。

    ” 這種思路在當時是大逆不道,他寫的戰術手冊被稱作是籃球邪典,離經叛道但又有很多引人啟發的創新之處。

     比爾-沃頓在快船時被吉恩-舒執教過一段時間(隻打了14場),沃頓對吉恩-舒的評價是:“積極、樂觀、富有想象力和極具創造力。

    ” 吉恩-舒很擅長調教那些聯盟的棄兒,精神上的迷途羔羊,能讓聯盟不受重視的球員在他手下發揮出實力。

     查爾斯-巴克利可能是吉恩-舒教練生涯遇到過最符合他口味的新秀球員,小個子大屁股内線,性格樂觀、積極,但出身貧苦,有着孩子一般的天真,極具潛力,比昂塞爾德、道金斯等人更有天賦。

     所以當看到巴克利受傷被擡下場時,吉恩-舒心裡非常擔憂,他跑到巴克利跟前去詢問,發現巴克利面色難看,可能傷的不輕。

     裡克-馬洪登場頂住内線打完了第一節,雙方打成了30:23,客場作戰的開拓者領先子彈隊7分。

     吉恩-舒一向耿直,節間休息的時候,甘國陽路過場邊,吉恩-舒沖他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