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一風格一脈相承,在去年的常規賽中,勞赫裡就大膽棄用了球隊核心後衛雷吉-瑟斯,使用新秀米切爾-威金斯和恩尼斯-瓦特利,讓戴利坐到替補席上。
這讓公牛隊迎來了一波七連勝,其中第七場戰勝的就是當時西部第二的波特蘭開拓者,100:99,1分險勝。
勞赫裡當時承受了很大壓力,因為公牛不是教練主導的球隊,也不是總經理主導的球隊,而是董事會主導。
球隊老闆和幾名大股東組成的七人董事會擁有決定一切的權力,但他們七個人包括老闆并不真正懂籃球。
他們的很多決定隻是出于個人喜好,或者從市場、球迷的反應進行判斷,不具備籃球專業性和遠見。
老闆喜歡雷吉-瑟斯,芝加哥的球迷也喜歡瑟斯,他在場上的表演是糟糕戰績下大夥兒唯一的安慰。
在連勝期間,芝加哥體育館的球迷一直大喊“雷吉”,他們買票過來就是為了看瑟斯打球的。
公牛一直是聯盟管理最為混亂的球隊之一,他們最大的幸運就是在1984年摘下了邁克爾-喬丹,并果斷交易走了瑟斯。
在喬丹到來後,幾乎所有人的腦子都開始逐漸清醒——就像甘國陽去往波特蘭,波特蘭管理層和教練組也開始提神醒腦一樣。
因為遇到一個好的球員就像開始一段好的感情,會讓人身心舒暢,做什麼都正常起來。
而糟糕的球員像糟糕的感情,讓人每天渾渾噩噩卻又陷在其中難以自拔。
勞赫裡在下半場使用了賭博式的收縮方式,他賭開拓者球員體能不足,投籃命中率下滑。
這次他賭對了。
第三節開始後,開拓者的外線進攻出現了問題。
他們的配合依舊流暢,可是投不進球了。
範德維奇、帕克森、瓦倫丁的投籃連續不中。
公牛隊收縮籃下,三到四個球員加入保護後場籃闆,抵擋甘國陽的前闆沖擊。
公牛放棄了快速反擊,拿下後場籃闆後就把球交給喬丹來組織進攻。
新秀賽季,在如何定義喬丹在場上的位置時,勞赫裡和喬丹自己都沒有定論。
他的身高和體質,一号位到三号位都能打,快攻沖擊時他更像三号位,持球投籃更像二号位。
勞赫裡為了讓喬丹更快更好的掌握球隊進攻,他很多時候讓喬丹打一号位。
喬丹重新找回了他在第二節的進攻節奏,像在北卡時那樣,帶領球隊打出了漂亮的陣地進攻。
第三節開局一波7:0的小高潮,公牛隊将分差縮小到了隻有2分。
拉姆齊想要叫暫停,甘國陽又做出手勢,讓老頭子緩一緩,他可以打一個。
于是拉姆齊沒有暫停,甘國陽在高位接球面對瓊斯,烏爾裡奇突然從側翼過來合圍甘國陽。
甘國陽分球給到範德維奇,烏爾裡奇立刻回去,甘國陽無球突入低位,外線範德維奇沒有投,他知道手感糟糕。
直塞球給到了在低位很深的位置的甘國陽——在這裡接球,甘國陽轉身就能直接攻擊籃筐,瓊斯是攔不住他的。
然後就在甘國陽接到球的瞬間,一隻黑手從背後掏過來,把球從甘國陽手裡斷掉。
是喬丹,斷球得手後,喬丹長傳到前場,烏爾裡奇沖鋒,接球扣籃得手!
雙方68:68打成了平手。
斷球成功後的喬丹嚼着口香糖,看着甘國陽道:“甘,可不是隻有你會布置陷阱。
”
這時,拉姆齊叫了暫停,回到替補席甘國陽吐掉了嘴裡的口香糖。
他在内心呼籲自己冷靜,但火氣還是忍不住一直往上沖,一直沖到腦門。
他耳朵還是很清楚,聽到了拉姆齊在暫停時的布置,不過他心裡已經有了另外的想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