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呗,你信不信,王家很快就要有人來顔家拜訪了。
”李複說道:“到顔思魯跟前去探探風聲。
”
“那顔老先生他.......”
“又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兒,顔思魯也沒必要瞞着他們,而且,顔思魯此人剛正不阿,不屑于撒謊,他要回長安,一點問題都沒有,他的仨兒子在長安做官呢,他本身也是在長安做官的,隻是回祖籍住了一段時間而已,如今又要回長安去,合情合理合法的,王家人管天管地,還能管的了人家拉屎放屁啊。
”李複笑道。
伍良業臉上的表情精彩了幾分。
“郎君,話糙理不糙,但是您這話,也忒糙了點。
”
“理對了就完事兒了,别細琢磨,任何話,細細琢磨,都是怪惡心的。
”李複笑道。
馬車緩緩行駛着,回客棧。
等到顔思魯酒醒了,再決定回長安的日子吧,李複也不會在臨沂城内等着,他和蘇定方還有要緊事要做呢。
顔思魯就算是回長安,雙方行程方面,也合不到一塊去。
他在這邊,最多再住兩天。
至于王家.......
兩天之内,他們能幹什麼?
沒有别的事兒的話,那李複等人,就要拍拍屁股走人了.......
如同李複所預料的那般,小尾巴在看到李複離開之後,就回去報信了。
府衙之中,縣令雖然猜到了李複拜訪顔思魯的目的,但是并不打算做什麼。
隻是好奇,泾陽王突然來臨沂這邊的目的而已,既然知道了,心裡的石頭也就落地了。
他這是來辦私事的,既然是來辦私事的,那最好趕緊辦完了趕緊走。
聽着小厮回來彙報的消息。
“你是說,顔老先生看上去,很是高興,喝得醉醺醺的還親自送泾陽王出門?”
“是。
”小厮回應着:“顔老先生看上去,高興的很,還說什麼讓泾陽王有空再去顔家,還要坐在一起喝酒聊天什麼的。
”
縣令沉思。
如果隻是喝多了酒,送泾陽王出門,這是禮節,禮不可廢。
但是下次還要坐在一起喝酒聊天,這就.......
“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
“是,那客棧那邊,還要看着嗎?”
“恩,繼續看着點。
”
“是。
”小厮應聲。
随即,縣令叫來了自己的縣丞。
縣丞匆匆來到書房。
“縣尊,有何吩咐。
”
“你替我送一封拜帖去顔家,詢問顔老先生明日是否得空,我親自登門拜訪。
”縣令說道。
“是,下官這就去辦。
”
縣令好奇的是,泾陽王跟顔思魯之間的事情,談成了沒有。
看顔思魯的反應的話,估摸着,事情是成了的模樣。
顔思魯真的要回長安嗎?
當年他來這邊的原因,旁人不知道,但是他們王家人可是知道的。
得罪了陛下,還要回長安城去,就不怕陛下見到他,會不高興嗎?
當初他的離開,可是給當今陛下扣了一頂帽子,陛下會不介意?
原本他就是秦王府的學士,相當于當今陛下被自己人在名聲上捅了一刀。
他顔思魯的名聲是正直了,可是做法上,過于激烈了一些。
縣丞去顔家送拜帖。
拜帖是管家接的。
“我家主君今日會客,宴席上多喝了幾杯,如今正在歇息。
”管家說道:“至于明日是否能會客,我一個下人是拿不準的,隻能為縣丞轉交拜帖,一切還要看主君的意思。
”
縣城點點頭。
“有勞管家轉交拜帖,等顔老先生有了回信,着人去府衙送個消息就好。
”縣丞拱手說着。
“好。
”管家應聲。
縣丞來顔家一趟,也沒有見到顔思魯。
不過,也是預料之内的。
喝多了必然是要休息的,這個節骨眼上來這裡,又怎麼能見到正主呢?
要的就是将拜帖送到他手裡,到時候等着顔家的人回信就好。
次日,顔思魯清醒之後,管家才将昨日裡縣丞來送拜帖的事情告訴了他。
“縣令要來顔家拜訪我?”顔思魯看完拜帖之後,笑了:“最近這兩天,咱們家裡還真是熱鬧了。
”
“那,要如何回應呢?”
“就說後天有空,讓他後天再來吧。
”顔思魯說道:“反正來了無非就是來打探消息的,各自心裡的小心思,就差擺在明面上了。
”
顔思魯活這麼大歲數,書讀了不少,也做官,還能看不明白縣令是什麼意思嗎?
那歲數又沒活到狗身上去。
管家應聲,而後馬上去安排人給府衙那邊送消息。
顔思魯則是匆匆吃了早飯,就奔着書房去了。
昨天跟泾陽王聊的那四句話,他可要好好寫下來。
在書房裡,将這話寫在了絹紙上,顔思魯越是看,越是覺得腦海裡好像想到了一些什麼,但是想要去抓,又抓不到。
顔思魯匆忙起身,在房間裡的書架上翻找着竹簡。
一連找了一大堆,抱着來到桌案旁,放在旁邊的墊子上,開始翻看找出來的這些竹簡。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天地以生生為心,聖人參贊化育,使萬物各正其性命,建明義理,扶植綱常,繼絕學,謂缵述道統;開太平,謂有王者起,必取法利澤,垂于萬世......
顔思魯還記得自己昨天所感悟出來的話。
天地本無心,以萬物為心。
但是人有心,人的心是使生之為人能夠秉具博愛濟衆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聖人之心。
恻隐之心,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點。
立命,沒錯,自己聽到的立命,早在孟子中就有記載了。
找到了!
顔思魯捧着手中的竹簡,小心翼翼,仿佛是侍奉着一件珍貴的寶物一樣。
“盡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則知天矣。
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
“《孟子·盡心上》早有記載,哈哈哈哈,讀了這麼多年的書,到最後,所有高深莫測的道理,全都在人生最初要讀的最普遍的書籍裡。
”顔思魯喃喃說着。
年歲越大,越想鑽研出屬于自己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