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代。
”李複說道:“沒經曆過的,什麼都是好的,沒吃過的,有人敢說屎是香的。
”
“懷仁所說的,是先秦商君之論吧?”陸德明說道。
“不錯。
”李複應聲:“那接下來我就說說我自己的看法了,若有不對的地方,還請陸老指正。
”
陸德明微微颔首。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都是站在人的利益角度來定義的,比如我看到一個餓死的人,我為了救他而殺了一條魚給他吃,無非遵循弱肉強食,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讨論善惡是沒有意義的,因此我對孟夫子的人性本善的理解,有層面上的不一樣。
”
“我說的人性本惡,是後天意義上的,而孟夫子的人性本善,或許是先天之性,君子通過恪物緻知修身成聖,與先天本源合一,是為善。
而人性本惡,是後天之性,人的後天之性是逐利的,在限度之内通過法律糾正。
”
“法律,是道德的底線。
”
“人好人壞,大部分能用道德來約束,比如說,在莊子上生活,你人性不好,周圍的人便會自動疏遠你,不與你來往,若是遇到什麼事情,你自然也不能指望着人家不計前嫌來幫你,這是一種道德上的約束,以善來約束。
”
“但是呢?部分人就是混不吝,就是道德低下,不在乎其他,我就在乎我自己,日子過的舒不舒坦,為了過的好,我什麼都能做。
這樣的人,是沒有道德的,因此,律法,給了一道紅線,一旦越過去,就要受到嚴厲的制裁,法律,制裁極惡。
”
“善惡之分,後天的環境也是有極大的影響的,因此,我覺得,人性在幼時,懵懂之時,不懂善惡之時,就需要父母長輩、老師,來做一個正确的引導。
”
“佛家有句話,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何嘗不是講的是引導惡人向善呢?”
或許有的人說,憑啥好人苦修不成佛,惡人放下屠刀就能成佛呢?
隻能說,膚淺。
惡人不做惡,也是一種善,他真的就成佛了嗎?
能不能尊重一下唯物主義和科學發展觀?
懷仁被忽悠着成了好人,不好嗎?
唯物,唯心,當然是哪種有利信哪種。
就跟民間神話裡的神隻一樣。
若是沒有一點用處,百姓能供他成神嗎?
李複可是結合自身,才認為人之初性本惡的。
什麼左眼跳财,右眼跳是眼睑肌肉在不自主的收縮跳動,可能是因為精神緊張,睡眠不好或者是煙酒過度.......
“因為作為學院的老師,要引導學生往好的一方面走,所以,人之初,性本善解釋起來就沒毛病了。
”
陸德明認真點頭。
“恩,不過你所說的,我還要仔細想想,多加理解才行。
”
陸德明并沒有立馬認同李複的觀點,而是打算自己多消化消化再說。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陸德明接着往下讀:“這兩句好。
”
喜歡大唐:天上掉下個銅闆都得姓李請大家收藏:()大唐:天上掉下個銅闆都得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