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69章 過冬的裝備

首頁
    “被子,褥子,棉衣,甚至棉褲,到了冬天穿上,雖說厚實,但是也是真的擋風保暖。

    ”李複笑道。

     他想起了小時候姥姥給做的棉褲,那真是一絕。

     那會兒小時候條件都那樣,冬天怕孩子凍着,家裡的老人基本上都會這手藝,弄些棉花回來,給孩子做棉衣棉褲。

     頭年還好,做好了新的,是真軟和。

     但是穿的時間久了,那裡面的棉花就跟新棉花完全不一樣了,梆硬。

     這時候,就會将棉褲拆開,把裡面的舊棉花再混上新棉花,彈一彈,就又變得宣軟起來。

     到了十來歲的時候,長身體,每年個子都在竄,于是,舊的棉褲,從腿腳開始,不斷的延長。

     反正是穿在裡面,外面還要套條褲子,看不出來的。

     而在大唐,在今年之前,棉花還隻是種植在皇宮之中的觀賞性作物,人們并沒有挖掘出,這玩意兒還能作為衣裳的填充物用來過冬抗寒。

     到了冬天,禦寒最好的衣裳。

     裘。

     這東西,貧富皆宜,但是對動物就不怎麼友好了。

     五花馬,千金裘。

     周禮之中,裘冕更是天子祭天時候的禮服。

     有錢人家穿狐裘,貂裘,豹裘。

     普通人家,就是鹿,羊,狗的皮毛制成的裘衣。

     要麼怎麼說沒錢了,把裘衣送到當鋪裡。

     說白了賣的是皮毛。

     而窮苦人家,隻能穿“紙”裘來保暖。

     楮樹皮為原料蒸煮、調制、壓實後制成的衣服,柔韌、厚實且耐穿。

     以前莊子上的莊戶們,到了冬天,穿的都是這種紙裘。

     能保暖一些,結實一些,對于大家來說,就是最好的東西。

     以前李複穿的,也隻是羊裘。

     當然,現在不一樣了。

     有錢! 超有錢的。

     除卻穿在外面的裘衣之外,穿在裡面的,就是裌(jiá)。

     裌衣,裡面有雙層的衣裳,就像是秋衣一樣,不過,随着天氣的寒冷情況不同,裡面也會在夾層中放入不同的填充物用作保暖。

     沒錢的,夾層中填麻、葛、草絮、木屑、鴨鵝毛。

     有錢的,王公貴族,高門大戶,裡面就是填充絲絨。

     李複要将棉花推廣開來,主要服務的也不是什麼王公貴族。

     他們這幫有錢人,是凍不死的。

     主要還是自己想要睡棉花褥子,蓋棉被。

     另外就是,讓工匠們研究研究,改良一下織機,能把棉花加工成棉線,這樣衣物的料子也就有更多的選擇。

     棉花成本低,能夠更好的普及推廣開,給百姓們冬天的禦寒方面,多一個選擇。

     别的且不說,自家莊子上的莊戶,書院裡的學生,總該享受享受棉花給他們帶來的生活改變吧? 大冬天的,書院裡的學生在學堂裡凍得直哆嗦,那能行嗎? 不過說起過冬.......李複在琢磨着老李家的龍興之地。

     無煙煤,晉城,陽城,陽泉....... 那估摸着不能讓挖了,這一不小心給龍脈挖着了,好歹自己也是老李家的人不是。

     不行估摸着退而求其次,臨縣,霍縣,臨汾什麼的....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