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不夠還是糧不夠?”李複問道。
“都不夠。
”杜如晦無奈說道:“日子過的緊巴巴的,若非此次殿下你出這麼個主意,關中的百姓,估摸着有一大半就要流亡關外了,哪怕是明年年景好了,也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能夠回來。
”
“但凡出去了,能不能活下來是兩說,活下來的,掙紮着在異鄉紮根之後,也就不願意動彈了。
”
李複倒是能夠理解。
什麼闖關東啊,走西口啊。
有多少人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故土。
但凡故土能生存,都不願意離開。
在明朝的時候,北方打仗打空了,從南方往北方遷移人口,人們死活不願意往北方去,官府都綁着人直接走。
在路上想要上廁所,都要讓官吏将手上的繩子解開。
因此,在北方的有些地方,上廁所也叫解手。
“朝廷的錢實在不夠的話,那就借點?”李複試探着說着。
“借?跟誰借?”李世民蹙眉。
朝廷跟人借錢,這臉,他丢不起。
“誰有錢跟誰借啊,錢,糧食,都能借。
”李複渾不在意的說道:“借了,每年按照多少利息,還的時候多還,這叫國債。
”
“簡單易懂的說,是朝廷欠下的債務,後續由朝廷還。
”
李複将國債的概念跟幾個人解釋了一下。
别看是朝廷借錢,這玩意兒,有利率,有朝廷的信用做抵押,老值錢了。
就是不知道在大唐,能不能行得通。
所以李複也隻是嘗試着提一提而已。
“不到萬不得已,這事就算了。
”李世民還是顧全着自己的面子。
朝廷的錢糧,等到明年,就能喘口氣了。
不至于這般緊張。
而且,今年就算是不能打突厥,也是意料之内,反正這事兒所有人都說了,不能着急。
“朝廷雖然吃緊一些,但是過了這段時日,也就能好過一些了。
”李世民說道。
他心中一直在祈禱,來年一定要是個風調雨順的年頭。
不然,那得比今年更絕望,幹脆這個皇帝不做了,把太上皇請出來,把這皇位還了得了。
酒足飯飽,看看時間也不早了,李世民等一行人要啟程去九成宮了。
李複兩口子帶着孩子們在大門口送李世民。
李世民看着自己的兒女們。
“你們在莊子上,要聽話,不可懈怠功課,等回到宮中,我還是要檢查的。
”李世民說着。
“是。
”
孩子們拱手應聲。
“行了,走吧。
”
李世民上了馬車,對着門口的衆人揮了揮手。
隊伍漸行漸遠,李複這才領着人回到了宅子裡。
“王叔,阿耶他喝了不少酒吧。
”李承乾問道。
“難得你們阿耶今日心情還算不錯。
”李複笑道:“旱災的事情,朝廷已經妥善解決了,處理好後續的事情,這件事也就過去了,不用擔心。
”
李承乾認真點頭。
“王叔,謝謝你。
”
“傻孩子,謝什麼,你的觀點很對啊,北方沒有糧食,從南方調就是了,現在朝廷就是這麼做的。
”
喜歡大唐:天上掉下個銅闆都得姓李請大家收藏:()大唐:天上掉下個銅闆都得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