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着,着實令人擔心,因為是太子,所以不管是誰,都沒有将他當成小孩子去看待。
”
“現在比以前還好不少呢。
”李複說道:“以前這種情況更加嚴重,隻是這兩年,說過了,勸過了,情況還好一些。
”
至少現在,李承乾在宮中,不是一直都跟着老師在學習的,有一半的時間,是跟在皇帝和太上皇身邊,他們兩個親自教導李承乾。
這比起将李承乾丢給那些東宮的老師之後就不聞不問,強太多了。
至少在李世民那裡,就不再是老師說什麼,李世民就信什麼,一味的認為,老師就是對的,自家的孩子就是錯的,出了什麼事情,就一定是太子的過錯.......
李承乾好端端的一個人被逼成那樣子,東宮的那些老師有責任,李世民更有責任。
“過幾天就給宮中送書信過去,接孩子們到莊子上這邊來,安排進書院讀書。
”李複說道:“反正來了也不是讓他們閑着整日漫山遍野的去瞎跑,也是有正經事要做的。
”
“好,夫君看着安排就是了。
”李韶輕笑道。
夜深,兩口子便放下床幔,深入交流,探讨生人去了。
李複回來之後在家裡休息了幾天,這幾天就閑着沒事在廊下躺着曬曬太陽,偶爾跟自己的夫人一起看看賬本,探讨一下家裡的産業。
再就是領着護衛到棉花地裡轉一圈。
地裡的棉花長勢喜人,看得出來,這些花匠也是下了功夫的。
看這長勢,一畝地産個一百五十斤到兩百斤是沒問題的。
這年頭種子都沒有改良過,能産這麼多,那也都是精心伺候的結果了。
不過,這邊種棉花,環境還是高低趕不上高昌國。
棉花想要大規模種植生産,還得打高昌的主意。
離着棉花采摘,還要一個多月呢。
“接下來這一個來月,不要懈怠,還是要好好照看着,别到了最後,就差這麼一下子,功虧一篑可就不好了。
”李複叮囑着花匠們。
“殿下放心,我們伺候着地裡的棉花,比伺候我們家裡的親爹娘都上心呢。
”花匠連忙表态。
親爹娘伺候得周到不周到的,頂多落一身埋怨。
但是這棉花地伺候不好,就不止是埋怨這麼簡單了。
宮裡留存的所有種子,全都被拿來種在這地裡了,包括泾陽王府裡的種子,也都播種下去了。
要是這一地的棉花糟踐了,來年連種子都沒有,想要再次種,得重新從别的地方操持種子,還不一定能弄到這麼多。
這事兒要是辦砸了,連宮裡都回不去了。
旱災的事情,因為朝廷開始全面開倉放糧給百姓,百姓們也都安定了下來。
若非日子過不下去了,誰願意背井離鄉?
戶部停止了發放乞食文書,對此,百姓們倒是沒有什麼怨言。
既然有糧食了,不會餓死了,那就不走了呗,反正出去也是要飯,留下來領救濟糧,挺好的。
喜歡大唐:天上掉下個銅闆都得姓李請大家收藏:()大唐:天上掉下個銅闆都得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