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莊子上那些在工地上幹活的人,想要去書院幹活,就不去工地上了。
”老周低聲說道。
“意思就是,覺得工地上往後活兒少了,甚至完工之後就停工了,沒有他們掙錢的機會了,而書院裡的活兒,比工地上輕松,而且還是長期的工作,穩定的掙錢,是這麼個說法吧?”李複看着老周問道。
“是,是的。
”老周說道:“閻少匠那邊派人過來說,已經有人想要停下那邊的活兒了,而這邊報名的,也的确是有.......”
“人已經不在工地上了嗎?”李複問道。
“有幾個,是這樣的,還有幾個,是在觀望。
”
李複蹙眉。
“這不是吃着碗裡的,看着盆裡的,盯着鍋裡的,惦記着地裡的嗎?”
“這樣,可就不太厚道了啊。
”
“先是去了工地上,工地上也沒有缺他們活兒,也沒有短他們工錢.......”
李複自顧自的念叨着。
雖然說選擇工作的決定權在人家自己手裡。
可是這邊的項目都沒完工,工作都沒完成,都沒有“交接”,就直接跳槽了。
不厚道,太不厚道了。
“郎君,屬下這就将他們遣派回工地上。
”老周說道。
“等會兒,别着急。
”李複叫住了老周。
“既然都已經不想做工地上的活兒了,讓人家回去,就顯得咱們過于不近人情了,跟強迫人家幹活似的。
”李複笑了笑:“工地上那邊,就這樣吧,騰出來的位置,重新填充人手進去,去别的村叫些人來,頂替上,把這活兒給做完了。
”
工地上雖然不說一個蘿蔔一個坑,但是去工地上幹活兒的名額,也緊張。
沒有旁人像李複這樣大方了,管着他們吃住,給發工錢。
雖說少了一些人也無傷大雅,但是總歸拖慢了一些進度,眼下時間多寶貴啊,突然一下子離開好幾個人,他們撂下的活兒,得有人做啊。
“至于書院的招工,我估摸着,報名的人不少吧?”李複問道。
“的确是不少。
”老周說道:“一上午的時間,就有五十多個人了,下午張煥那邊還在做統計,這次貼出去的告示,給的是兩天的時間,事情傳出去之後,明天應該還會有别的村裡的人往這邊來。
”
“那就等明天之後再說吧,看看有多少人。
”李複說道:“眼下書院用不了那麼多人,食堂暫定最少六個人,連帶着酒樓客棧那邊後廚的人一塊培養的話,頂了天了廚子也就十二個人。
”
“書院的灑掃雜務,暫且定下十個人,目前來說,也就足夠了。
”
“宿舍管理,夜間巡邏,四個人,書院門房,兩班倒,六個人。
”
目前書院是前後門,一邊兩個人,剩下的兩個人則是要安置在先生的住宿區和書院之間的隔門,所以要六個人。
目前李複能夠想到的,就隻有這些,除卻廚子之外,其餘的都用不着培訓,人員到位都能夠直接上崗,要求很低,因為不是什麼高深的活兒,做這些,沒有什麼門檻。
書院的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