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主沒錯的。
可是在清河房氏,這一大家族當中,他就不是那個能說的算的人了。
杜如晦也是如此,京兆杜氏。
兩人也是十分為難,因此才默不作聲。
“如此,支持朝廷者,有誰?”李世民的目光掃視過衆人。
依舊沉默。
李世民心中不悅,但是他也能夠理解,畢竟,家族上交鹽鐵的事情并非他們在場的這些,一個人能夠說的算的。
而且,這麼大的一塊利益,朝廷不可能說收上去就收上去,一點補償都不給。
這些可都是真金白銀,朝廷說要就要,就算是明搶。
朝廷不能這麼做。
但是如今,李世民隻要他們的一個态度。
後續的事情,都可以慢慢來。
包括朝廷要給什麼補償,給各大家族什麼好處,都是可以商議的。
隻是,連态度,都難以得到。
這時候,依舊是長孫無忌站出來,搭好台階。
“陛下,臣以為,茲事體大,朝廷要做出這個決定,總要有時間來讓人考慮接受。
”長孫無忌拱手說道:“陛下也說,此事,徐徐圖之,不用着急。
”
“右仆射說的對。
”
“是啊,茲事體大。
”
這時候,殿中群臣便開始附和了。
給台階要是還不下的話,那真是給臉不要臉了。
李世民微微颔首。
傍晚的時候,李世民自己待在兩儀殿的偏殿裡。
“陛下,泾陽王送入宮中的信,那會兒您正在與朝臣們議事,因此,就先放在這偏殿中了。
”貼身内侍王德低聲提醒道。
“恩?信在哪兒?”
“在您書案右手邊。
”
李世民仔細看了看,發現了躺在書案上的信,拿起,拆開來看。
“明日讓泾陽王進宮來見朕。
”李世民說道:“便在上午早朝之後吧,着人去泾陽王府送個信,讓他上午過來。
”
“是。
”王德恭敬應聲。
李世民坐在座椅上,歎息一聲。
鹽鐵的事情,當真是難辦啊。
連身邊的近臣,迫于家族中的壓力,都不敢明确表态。
難不成到最後,真得都像裴家一樣,要鬧成這個樣子才能收回來嗎?
非要百騎司去一家家的抓把柄嗎?
許好處的時候,聽不進去,就非要........
算了,此事就先不想了,想想都覺得頭疼。
李世民果斷放棄思索這件事,轉而開始處理呈交到這邊來的奏章,也順帶着讓王德着人去立政殿,告知長孫皇後,讓孩子們準備準備,明日要出發去泾陽縣莊子上了。
不是期待了很長時間了嗎?
轉念一想,又專門派人去了楊妃那裡,這次,還是帶上老三。
按照李複說的那樣,讓孩子們之間培養培養感情,也挺好的。
況且老三這孩子,說好聽是沉穩,但是總覺得,木讷了一些,若是性子能稍微活潑一點點,就很好了。
次日早上,李複用完了早膳,準備了一番之後,便進宮了。
喜歡大唐:天上掉下個銅闆都得姓李請大家收藏:()大唐:天上掉下個銅闆都得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