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42章 廢話

首頁
    上一次去莊子上,這中間隔着還沒有多長時間吧? “蝗災過去之後,王叔打算招攬很多人,一起行動,這一場蝗災糟踐了不少地裡的糧食,糧食欠收的話,百姓可能會吃不飽飯,原先莊子上有四個大糧倉,王叔想着,用糧倉裡的糧食給他們發工錢。

    ”李承乾說道:“這樣的話,百姓們幹活換糧食吃,他們餓不着,王叔在莊子上的規劃,也有人幹活了,雙赢。

    ” 李淵聞言,連連點頭。

     這還真是個好法子。

     “去年臨颍縣發大水的時候,王叔去那邊赈災,也是這般,并非說去了就給人發糧食,而是歸攏了還能幹活的人,不管是出力氣也好,還是在後邊做飯洗衣撿柴禾也好,隻有幹活了,才有糧食吃。

    ”李承乾說道:“王叔說,這算作是以工代赈,以後哪裡要是遭了什麼災害了,朝廷可以發糧食,但是不能白發糧食,百姓要為朝廷幹活,才能分到糧食。

     這樣一來,許多公共的設施,也順帶着給完善了。

     比如說,城牆的修繕,道路橋梁,河道河堤的修繕,都有人去做了,而這些,叫做什麼百姓工程,就是對百姓有利的,原先是靠着朝廷撥調錢糧去做的,在以工代赈的情況下,也算是為朝廷省下了不少錢糧。

    ” “還真是。

    ”李淵連連點頭。

     這的确是個好辦法。

     大安宮之中,李淵和李承乾爺孫倆讨論着莊子上的事兒,而兩儀殿中,李世民也收到了三份奏章,其中一份,格外的厚實。

     在看完了另外兩份字數不多的奏章之後,李世民便明白了泾陽縣莊子上是要做什麼了。

     再轉頭看看放在桌案上的那厚厚的一疊奏章。

     李世民微微蹙眉。

     寫這麼一份奏章,真是難為大唐的泾陽王殿下了。

     李世民還是拿起了那份奏章,一張張的仔細去看。

     李複奏事,還真是事無巨細。

     其中有這樣一句話,讓李世民是又覺得可氣又覺得可笑。

     “臣弟招攬這麼多人,就隻是為了快點幹活,沒有别的意思,真沒有别的意思,真真沒有别的意思!!(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臣弟也知道,莊子上折騰這麼大的動靜肯定有碎嘴子禦史要參奏臣弟,居心不良,心懷叵測,那都是他們的臆想,臣弟的為人,二哥您是知道的,臣弟向來是個膽小内向,老實本分,規規矩矩的人,臣弟可是大唐第一老實人,有錢了蓋房子都不敢逾越制度.......” 厚厚的一沓奏章,在李世民看來,三分之二都是諸如此類的廢話。

     這等新紙,給他用,簡直就是浪費! 十足的浪費! 不過,奏章看過了,信還是要回應的。

     扯過一張紙,李世民提筆....... 想起李複這厚厚的一沓廢話,心中就煩躁的很。

     幹脆就隻寫了三個字。

     “知道了” 喜歡大唐:天上掉下個銅闆都得姓李請大家收藏:()大唐:天上掉下個銅闆都得姓李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