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侍悄悄觀察着李複的面色,見他面色無異,這才又開口。
“奴婢今日來既然碰到殿下了,那殿下,此時可否入宮?奴婢也好于陛下面前交差。
”内侍說道。
“好,待我先收拾一番,馬上随你入宮。
”李複應聲。
宮中的事情,早辦完早安心。
離着過年就十幾天的工夫了,李複琢磨着,年前事兒多着呢。
今年掙了這麼多錢,便是給底下的人的賞賜,就是一件大事。
在剛開始搞這些買賣的時候,為了招攬人才,李複可是給人家畫餅了。
到了年底,不管多少,先讓人吃上這口餅,這樣明年人家才能更賣力的幹活。
李複來長安的時候,也将他在臨颍準備的盒子帶過來了,裡面放的都是李複這些時日以來,對臨颍縣未來的服務區所做的設想。
這事兒,還真要好好的跟李世民談一談。
現在李複就奉行一個信條。
小買賣自己做,大買賣拉上李世民。
不然真被人說成富可敵國可就壞事兒了。
但凡說富可敵國的,都沒有好下場。
拉上李世民一起,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這樣,他永遠都不會比皇室更加富裕。
李複換了衣裳,捧着盒子,上了馬車,帶上伍良業,跟随來送信的内侍一同去了宮中。
兩儀殿側殿,李世民窩在書案後頭處理政事。
外頭内侍進來禀報,說泾陽王到了。
“讓他進來吧。
”李世民說道。
“是。
”
不多時,李複捧着盒子,走進側殿之中,拱手行禮。
“臣弟見過陛下。
”
“免禮,随便坐。
”李世民揮了揮手。
李世民屏退了左右,殿中氣氛也一下子緩和了下來。
李複來到李世民面前,順手拽了個墊子過來,往上頭一坐。
靠着炭盆,暖和。
他将盒子放在一邊,搓了搓雙手,在炭盆周圍烤火。
“這天氣,真冷啊。
”李複一邊說着,手暖和過來之後,将披在身上的熊皮大氅摘了下來,扔在了一邊。
寒氣都附着在外衣上,這一脫下來,周身反倒是暖和了不少。
李世民的目光一直落在李複的身上,打量了他良久。
“這次去臨颍縣赈災,辛苦你了。
”李世民說到:“也多虧了有你,臨颍縣那邊的情況沒有嚴重下去,我也看到了消息,說臨颍縣那邊,目前已經一切恢複正常了,等到明年糧食一收,跟以往也就沒什麼區别了。
”
李世民是看出來李複身形比之前瘦弱了,因此便知道他在臨颍那邊的日子過的不怎麼樣。
不過讓他走這麼一遭也好,省的在長安城一直貪圖享受,一天天的不知道做點正經事。
如今去這麼一趟,把臨颍的事情平了,往後不管文武哪方面,都有拿得出手的政績了。
李世民這樣想,也是老李家的毛病了,都想着讓人文武雙全的。
李複無奈一笑:“是啊,一年的功夫,也就恢複過來了,不過,臣弟倒是覺得,不能算太好。
”
“怎麼說?”李世民問道。
“臣弟就是想起來了這回是了,頗有些感慨,大唐結束亂世,現在大唐的子民,雖然不再受戰亂之苦,但是家底之薄弱,令人唏噓啊,一場大水,沖散了所有的家底,一年之内,就恢複到和以往一樣,這并非說明朝廷赈災有力,而是,百姓家裡,本身就沒有什麼底蘊,除卻人,還有那幾間土屋,種糧食的土地,其餘的,也就沒有什麼好失去的了。
”
李世民聽完李複的話,也陷入了短暫的沉默之中。
他又何嘗不清楚,隻是他更清楚,想要改變這一切,朝廷要做實事不假,但是,也要給朝廷一定的時間啊。
這等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往後,不會了。
”李世民隻是淺淺的說了這樣一句話。
“臣弟也相信,大唐在二哥的手上,會更好的。
”李複笑道。
“說說你在臨颍縣那邊的情況吧,朕挑選出來的那個孫龜年,你可還滿意?”李世民說道。
李複疑惑了。
臨颍縣縣令的人選,跟自己有什麼關系?
自己滿不滿意的,重要嗎?
李世民見李複這般表情,笑道:“我知道你在疑惑什麼,認為臨颍縣父母官的人選,跟你沒有多大關系是嗎?”
李複小雞啄米般的點點頭。
“不能說完全沒關系吧,新的臨颍縣城,畢竟是你帶着閻立德和姜确他們重新建造起來的,我也不能辜負了你們的心血,所以,在吏部提交上來的名單之中,選了一個沒有背景的官員,一切都是新的。
”李世民自信的笑道:“怎麼樣,說說你的看法吧。
”
“臣弟覺得,二哥此事做的對。
”李複笑道:“一切都是新的,未來的臨颍城,也是一個嶄新的臨颍城,在經曆過這樣的磨難之後,臨颍城的百姓們,将會更加團結一緻,為他們的新家園貢獻一份共同的力量。
”
“我不需要聽你這些又虛假又空曠的話,我是要聽,你在臨颍城這段時間,想出來的法子,你信中可是提起過的。
”李世民提醒道:“驿站的事。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初李複給李世民寫信的時候提了一嘴關于服務區的事兒。
雖然說的不多,但是架不住李世民自己琢磨。
越琢磨越好奇。
他知道自己的親堂弟,那是個無利不起早的家夥。
“哦,那個啊。
”李複笑了笑,将自己的寶貝木盒子抱起來,放在了李世民的桌案上,打開,從中拿出了那一沓紙。
“這就是臣弟的想法。
”李複說道:“圖在這裡,具體臣弟能想到的,也都在這裡看上去是有些雜亂,實際上,就是挺雜亂的,臣弟還沒來得及重新整理歸納呢,那時候在臨颍縣,也是想到什麼寫什麼,您就湊合看吧。
”
李世民的注意力被那些紙吸引了過去,拿起李複畫出來的圖紙,對比着李複的那些想法,逐一看過。
良久,李世民擡眼看向李複。
“這樣一處驿站,建造起來,要花費的錢糧,你可想過?”李世民問道。
“想過。
”李複點點頭:“肯定很多啊,規模大小放在那裡明擺着了,後續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