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随着時間推移,數額會越來越大,少收的多了,恩賞出去的也多了,國庫如何能支撐?
往後,課戶會想方設法的成為“免課戶”。
取功名,有個一官半職的,或者是直接出家,這兩種,都能變成免課戶。
土地雖然不能随意買賣,但是一旦底層的老百姓實在是混不下去了,迫于無奈,于是私自将田産讓給免課戶,朝廷也很難監管。
于是,曆史性的難題就出現了,那便是土地兼并。
朝廷不斷的做出調整,做出改革,這是必須要進行的,從上到下,但凡是變革,就會有犧牲。
今天是犧牲大唐的勳貴,明日是犧牲一些朝臣的利益,後天說不定就要對世家大族動手了。
朝廷之中,舊勳貴退場,随之而來的就是新貴。
新貴時間久了,也會成為舊勳貴,也會不斷的想要維護自己的利益。
如今的長孫無忌,是朝廷新貴,維護的是皇帝的利益,可是二三十年之後呢?
他也成了老臣,也會被權利和利益所腐蝕,成為今日裴寂之流。
所以朝廷要有調整,要有變化,這是大勢所趨。
大唐立國之初分封出去的爵位太多了,一邊打一邊封,各種許諾。
武德年間,不斷的封賞,再加上北邊突厥人總是來打秋風。
國庫裡空的都能跑耗子,耗子來了都能餓三天。
稅收年年有,年年留不下。
大唐人口再少,也比北方草原上的多,為什麼不跟突厥人打?
不是找不到他們的主力,也不是打不過,是打仗太燒錢了。
比給突厥送禮物都燒錢,一旦戰争的機器發動起來,怕不是連百姓家裡的口糧都要征上來,一口飯都不留給百姓吃。
這才不想跟草原上發生大規模的戰争的。
真要是緩兩年,讓朝廷喘過氣來,就李世民那暴脾氣,還能忍?
沒瞅見去年給李複結賬,要了他十三萬貫,那咬牙切齒的,拿着這事兒埋汰了他好幾次,一提就激惱,一提就激惱。
弄得李複都不敢在李世民跟前提錢的事兒了。
這不今年給内廷找點買賣,給他掙點錢。
總不能真讓嫂子在宮裡穿個衣裳都蓋不住腳丫子。
“那對于朝廷現在的新政,你怎麼看呢?”李淵好奇的問道。
其他老臣來找李淵聊這個事兒,給李淵煩的不要不要的。
但是李複在這兒,他們叔侄倆,往一塊一坐,喝喝茶,聊聊天,就當是自己家裡頭閑聊了,也不會影響什麼。
“但凡是要改正的,那說明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是有弊端的,發現了弊端,改正了弊端,對朝廷好,對百姓也好,隻是,對朝中的舊臣有些不太友好,但是影響沒有人們想的那麼大,真要是有能耐了,現在被削去了,往後又不是掙不回來。
除非真的事心存了幾代人都想躺在功勞簿上啃食,依附着國庫和内廷的賞賜過日子,您說是不是這麼個道理。
”
“以前隋朝的時候,朝廷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