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2章 年号的意義

首頁
    李世民一邊聽一邊點頭。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隻是以共和作為年号,總覺得有哪裡不對勁。

     怎麼頭上這頂帽子今天有點涼飕飕的? 而且想起共和這二字的出處,感覺寓意不是很好。

     太上皇并非周厲王,自己也并非共伯和........ 李複一邊說着一邊看着李世民,看他微微點頭,心中滋味兒複雜,難不成,大唐要越過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從明年開始,走向共和? 帝國主義的共和,依舊是君主專制,這是僞共和。

     也隻是個名頭而已。

     但是,千百年後,人們再說起大唐,說起李世民。

     我國自古以來......早在幾百年前.......遙遙領先! “共和......”李世民喃喃的念着:“雖然泾陽郡王的注解,十分貼切當下的形勢,但是,依舊不能表明朕治理天下的決心和本意。

    ” “是啊。

    ”房玄齡也應聲:“這仿佛是将責任都推給了臣子和百姓,雖然天下為公的理念是好的,但是卻弱化了朝廷的重要性。

    ” 實際上,房玄齡是想說,弱化了皇帝的重要性,即便是治理天下,各級官員都有責任,但是治國理念,重在朝廷,重在皇帝。

     皇帝的思想理念,影響着整個朝堂,影響着整個天下。

     年号,是要體現皇帝的治國思想,就如同陛下自己說的,讓天下百姓都知道,他治理天下的決心。

     “魏征,你怎麼看?”李世民看向了坐在角落裡的魏征。

     從開始商議到現在,魏征一直坐在那裡不吭聲。

     “我不是沒有想過,成為陛下的臣屬之後,安撫河北,谏議朝政,我有些感想,文王演義,孔子作易傳,易傳說,貞觀之道,天下者也,這個貞字,是中,正的意思,這個觀字,是顯示的意思,所以貞觀,是顯示中正。

     孔子又說,政者,正也,夫子的意思是說,以身作則,是政治的根本,陛下,我以為,貞觀顯示中正,是治理天下的根本。

    ” “所以,我的建議是,新年号可否用貞觀。

    ” 李複洋洋灑灑撤了一大篇,雖然意思也是差不多,也是光偉正,但是卻不如魏征在這引經據典,拿着孔子易傳說服皇帝。

     聖人都這般說了,皇帝不得好好考慮考慮嗎? 按照聖人的說法,皇帝治理國家,以身作則,引領臣民,如此,更能讓百姓信服。

     孔子是至聖先師,百姓信任這個。

     李世民聽過魏征的話之後,也是意動。

     李複心中微微歎息,走向共和的事情不會提前到唐朝了。

     不過,本就是太宗在位,貞觀之治。

     曆史的車轱辘哪兒有那麼容易就歪了。

     到了貞觀朝,便是大唐盛世的開端了,在這個大的基礎上,想要做出改變大方向的事情,不容易,不在一朝一夕。

     “貞觀.....”李世民起身:“好啊,我以武平定天下,我喜歡用硬弓,到目前為止,死在我箭下的,有記錄的,應該是有一千多人了。

     可是工匠跟我說,我的弓,力量很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