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
”
但是他方才已經讓人送信去泾陽縣,請李複回長安了。
若是陛下要去泾陽縣的話,李複還不能回來。
“來人!”李世民對外喚了一聲。
“殿下有何吩咐。
”院子外的人趕緊到門口,聽候李世民的吩咐。
“馬上讓人去泾陽縣,告訴泾陽王,暫且先不用來長安,順帶着,告訴他,也就明後天的時間,陛下可能會到泾陽縣去,讓他做好準備。
”李世民說道。
“是。
”門口的下人應聲。
“陛下好端端的,怎麼想着要到泾陽縣去?”李世民似乎是自言自語,又仿佛是在問長孫氏。
“陛下說是宮中煩悶,想要到外面去散散心,如今去外面,能去的,也就是泾陽王那裡,以前陛下私底下出宮,就是往那邊去,不就正是如此,才遇見了泾陽王嗎?”長孫氏說道。
或許,陛下也沒有什麼别的想法,就是想要出門走走。
李世民點頭。
但是他依舊不放心,打算提前讓人到泾陽縣去,等到李淵過去之後,全程跟在暗中。
現在已經走到這個地步了,絕對不能讓陛下聯絡上朝中的老臣,他既然已經坐在這個位置上了,那他就要坐穩了。
李世民心裡一直知道,自從玄武門之變過後,李淵的其他兒子當中也不乏有一些心思活絡,有了不該有的心思的。
他害怕這些人,暗中到陛下那裡去進讒言,或者是蠱惑陛下,又或者是,跟陛下的人暗中聯絡起來,對付他這個太子。
天家的争鬥,就是這般無情。
至于如果李複發現了的話,那也無妨,相信他一定能理解自己的。
畢竟,玄武門的事情,他也是全程參與其中。
自己的位置越穩,對他也是越有好處。
李世民早就已經拿着李複當成自己人了。
皇室之中,支持他的人,也就隻有這麼兩三個。
李複收到了兩封信。
一封是李世民的,另一封,還是李世民的。
兩封信幾乎是前後腳送來的。
第一封信是讓自己回長安見他。
第二封信則是說明,陛下要來泾陽縣,讓自己留在這裡等候陛下。
李複看着擺在書案上的兩封信。
第一封信寫的那叫一個言辭懇切。
他剛跟東宮的屬官說完河北的事情,即便是到了現在,還有人反對他用魏征,還有人不知道魏征的重要性。
第一封信就是李世民訴苦的,說底下的人不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在李複看來,眼前東宮的那些屬官們,還沒有徹底完成身份轉變,他們已經不再是一個人的屬官了,他們未來都是治理整個大唐天下的肱骨之臣。
現在因為還沒有徹底回過味兒來,還沒有徹底從争鬥的餘味中緩過神來,因此看問題才會片面,才會狹隘。
等到将來李世民繼位之後,這些臣子,會一個比一個猛。
簡單來說,現在這些人的格局還拘泥在秦王府、前東宮、齊王府這上頭呢。
喜歡大唐:天上掉下個銅闆都得姓李請大家收藏:()大唐:天上掉下個銅闆都得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