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雁門關

首頁
    。

    城關樓镌刻楹聯:曙色清明殘星幾點雁橫塞,晨曦初朗斜月孤伶門上關。

     自宋以來,18個隘口,傍山就險,屹為巨防,外壯大同之藩衛,内固太原之鎖鑰,根抵三關,咽喉全晉,勢控中原,對山西、京冀、中原之安危關系極大,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軍事價值。

    雁門關與新、舊廣武唇齒相依。

    雁門關曆來為兵家必争之地。

    唐初于絕頂鐵裹門處置雁門關,設寨駐兵,以防突厥。

    從唐代開始設關,原勾注塞由雁門關所代替。

    宋代雁門關為防禦契丹之重地。

    後來,元曾取消關隘設防。

    千百年來這座雄關以其偉岸的身軀,鑄就了一道鋼鐵屏障,阻擋着一切來犯之敵。

    趙國李牧駐守雁門數十年載,大破匈奴十餘萬。

    秦蒙恬出雁門關修長城北擊胡。

    漢為防衛南犯之敵,在雁門關一帶設置防禦,衛青、霍去病、季廣常馳騁長城内外。

    唐薛仁貴多次在雁門出擊匈奴。

    北宋揚業在雁門關外大敗遼兵。

    以後直至明代,雁門關都有大将鎮守防衛。

     望着雁門關,我心中無限感慨,想起曆史上無數戍守将士,在此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壯烈悲歌。

    我緩緩登上雁門關,似乎今日隻有我一人,幸而避免了一次誤會和一場屠殺。

    登上雁門關向東望去,關門外果然矗立着一座祠,祠門左、右各豎旗杆一根,祠前有點将台,想必那便是祭祀戰國名将李牧之祠。

    西門樓上另有一處廟宇,記念楊六郎楊延昭之廟建于此地。

    說到楊六郞,不免讓我想起北宋雍熙年間的“金沙灘”之役。

    由記得當時楊業率領楊延平、楊延定、楊延輝、楊延朗、楊延德、楊延昭、楊延嗣七子先上五台山拜佛,以求平安。

    下山出征前智聰禅師道:“我有一言,留給将軍——金沙灘雙龍會,七子去六子回。

    ”老令公以為七子中隻有一個兒子回不來,仍率七子下山出征。

    然而,卻不想智聰禅師的那句“七子去六子回”并非是七子出征六個兒子回來,而是七子出征第六個兒子回來。

    當然,這樣的結果他不曾知曉,因為他自己也死這場戰役中,地點就在李牧祠中。

     賞完雁門關之景,我也開始此行的主要目的——蕭遠山的刻字。

    我眼掃八方,忽見南面“過雁峰”上有一塊突起的平滑的大石壁,石壁上隐約刻着一排排形似蛇的蛇形文字。

    想來那就是蕭遠山在跳崖前,所留下文字的石壁。

     我微微一笑,飛身來到石壁前。

    隻是那蛇形文字全部都是契丹文,雖然字迹清晰但我卻看不懂。

    不過,我的通靈納玉戒有翻譯功能,可将所有語言翻譯成漢語。

    看着四下無人,我念動咒語,右手手掌覆于通靈納玉戒上,用力一滑,一道藍光歸照在石壁之上。

    不多時,石壁之上忽見: 峰兒周歲,偕妻往外婆家赴宴,途中突遇南朝大盜,事出倉促,妻兒為盜所害,餘亦不欲再活人世。

    餘授業恩師乃南朝漢人,餘在師前曾立誓不殺漢人,豈知今日一殺十餘,既愧且痛,死後亦無面目以見恩師矣。

    蕭遠山絕筆 從留書中看出,當初蕭遠山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十分懊悔,但為何之後又将其餘害他之人全部殺死,連收養自己兒子的喬三槐夫婦、玄苦大師、丐幫徐長老、趙錢孫、譚公譚婆、單家滿門三十餘口、智光和尚和白世鏡。

    難道隻是因為跳下懸崖未死,所以決定找仇人報複,而成為一殺人狂魔?那麼,這也太過了吧!如果單單是找當初雁門關慘案的參與者報複,這自然能理解。

    可是将前面提到的人牽連其中,似乎有些說不過去,畢竟這些人跟蕭遠山并無怨仇啊!尤其是喬三槐夫婦,他們是他兒子的養父母啊,古人不是把禮孝看得很重的嗎?唉,罷了,這是之後發生的事,多想也無意。

     看完石壁上的留書,我正準備将文字複制下來,忽聽得不遠處傳來厮殺聲。

    心想:不好,萬一我也被發現,肯定難逃一劫。

    我環顧四周尋找可以躲藏的地方,可眼前盡是一片空曠地,再無一處地方能躲。

    在我正欲放棄與來者正面交鋒時,餘光掃見石壁旁一片小矮樹叢,但隻有一小塊站地,後面則是懸崖。

    我不禁打了個冷顫,但相比之下還是保住性命比較重要。

    雖然有可能會掉下懸崖,但我還可以用“疾風術”緩解。

    我不再猶豫,急忙躲到石壁後,蹲着身子隐藏于矮樹間。

     不久,聲響的始作俑者就來到眼前。

    原來是一群契丹武士在厮殺宋朝的過往商人和平民,宋人紛紛向自己的國家撤離,但最終還是被這群契丹武士全部殺害,就連剛出生的嬰兒也沒放過,殺了人劫了東西他們就離開了。

    不過,看情況而言,契丹人似乎比宋人要好些,他們不污辱女子,隻是殺掉人後搶走财物而已。

    如果此番換成是宋人,怕是還多了污辱女子這一項,相比之下我反而認為宋人要比契丹人更殘忍些。

    但這血腥且屍橫遍野的場面,還是讓我倒抽口冷氣,卻又不敢作聲,隻能死死地捂着嘴不作聲。

     待人全都走後我正欲出來,又聽見有來人響聲,我馬上蹲回去看究竟。

    這次是又來了十來個契丹武士,隻見他們将死屍丢下懸崖,将所有交通工具都擡了回去。

    原來他們是來清理現場的。

    我暗暗吹虛了一口氣,然後再次走到石壁前,确定不再會有人來時,趕緊将石壁上的文字契丹文和漢文全部拓下副本,離開了雁門關。

     離開雁門關之即,為避免日後的悲劇發生,我決心若再見蕭遠山必殺之,一次不行就殺第二次,直到将其殺死為止,或者早日讓他和慕容博見到掃地僧。

    然後,飛身躍下雁門關,徒步南下向少林寺而去,打算去把虛竹接出來。

    雁門關以南則是宋朝境内,宋朝人多口雜若見我在空中飛行,難免遭人口舌,所以還是徒步的好。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