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棗子裡總有幾粒是好的,不能一竿子打死一片。
”
傅璟佑放下筷子。
胡志遠隐約聽出弦外之音,跟着放下酒盅,正色挺直腰杆聽他繼續說。
傅璟佑問他:
“你信得過我嗎?”
“你看你這話說得……”
胡志遠失笑掃了兩眼窗外,很快轉回臉沖傅璟佑豎了根大拇指:
“你在縣裡就是這個,你說話的,誰能不信?”
胡志遠說的是實話。
傅璟佑過去就是縣裡少有的技術工種,早就在大領導面前混了臉熟。
後來又成了大學生,去往首都讀書。
高考恢複後第一批的大學生,有多稀缺精貴,自是不必多說。
再者說,首都是什麼地方?
那是一般人想去就能去的嗎?
賀宏進他們常把話挂在嘴邊上,說傅璟佑是光宗耀祖。
這話沒毛病。
因為縣裡大領導也是這麼覺得的。
并且十分期盼傅璟佑将來能返鄉。
那樣也能光耀光耀他們縣、他們省。
誰都想賣傅璟佑一個好,他說話能不好使嗎?
傅璟佑大緻清楚這個情況。
但他講究分寸,輕易不會觸碰動用這些人際關系。
能自己走途徑自己做成的事,他從不仰仗别人。
“你信得過我,我就給你推薦個人。
”
“唠唠的?”
傅璟佑颔額,三言兩語說了下于浩的事迹情況,随後又說:
“這事兒本來跟他沒關系,但是他擔下來了,甚至連上大學的機會都放棄了。
”
傅璟佑點着桌子問胡志遠:
“對于年輕人來說,前程是最重要的,他能做到這一步,你能說他品行有問題,思想不端正嗎?”
“那肯定不能。
”
胡志遠如實說,語畢搓了搓額頭,說:
“這個事兒當時鬧了一陣兒,其實我也有聽說,後面動靜小下去了,我還以為是給平了呢……”
沒想到事兒平是給平了。
卻是這麼給平的。
“這事兒要上報一下,不過是你推薦的人,我想問題應該不大,但是吧……”
胡志遠思忖了一會兒,如實跟傅璟佑交了底:
“這是鄉裡的學校,目前國家政策還沒下來,現階段基本就是縣裡和公社單方面計劃撥款給基層的農民兄弟謀的好處。
”
“人少事多是必然,而且待遇肯定是比不上城裡的……”
胡志遠的意思是,于浩畢竟是城市來的知青。
人家也讀過書,上過學,知道城裡的學校是什麼情況。
前後對比有了巨大落差,人家未必能看上他們這仨瓜倆棗的差事。
傅璟佑擺手:
“那怎麼也比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強。
”
胡志遠點頭:
“這倒是,要讓知青種地種出點模樣來,還真挺為難人的。
”
于浩的事有了大緻眉目,傅璟佑心裡略微松快。
聽胡志遠說話,不知怎麼的,他腦海裡忽然想起最早時期的一些事。
那會兒他媳婦兒剛插隊下鄉,在玉米地幹活兒被洋辣子蜇得哇哇哭。
回想初時媳婦兒迷糊嬌縱,傅璟佑忍不住晃晃腦袋笑了起來。
是挺為難人的。
他笑,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