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比較器發出兩格紅石信号。
當物品數量達到46時,則會發出三格的紅石信号,為最外面放置在地上的平滑石磚充能。
而最外面石磚與插火把的石磚間放置中繼器,延伸信号的同時,為前方插紅石火把的平滑石磚充能。
平滑石磚上的火把熄滅,兩個原本被鎖定的漏鬥開始工作,将第三個漏鬥第46個物品吸走,轉移進箱子中。
第三個漏鬥物品恢複45個物品,紅石信号回到兩格,紅石火把再次亮起,重新鎖住下方兩個漏鬥,直到下次第三排漏鬥再次吸收到第46個物品……
若是最頂上漏鬥中不存在與第一格物品相同的物品,上方漏鬥的物品就會繼續向旁邊漏鬥傳遞。
直到有下方漏鬥吸取,或是最後裝進兩個雜物箱子。
當然,這裡指的是建造了多個儲存單片的前提下。
這般,一次物品分類便是完成了。
弄懂了原理。
之後建造便是簡單了。
李玄汐直接建造了六個這樣的單片,兩兩合一,外加一個專門儲存雜物的箱子。
不過李玄汐糾結許久,還是給雜物箱子下安裝了戰利品銷毀裝置。
就是一個臉對臉形成高頻電路的偵測器,一個使用漏鬥與雜物箱鍊接的投擲器,和一個點着後,隻要不打掉就永遠不會熄滅的下界岩……
被存入雜物箱的物品會被下方漏鬥轉移進投擲器中,投擲器因為高頻電路不斷激活,又将漏鬥轉移的物品全部丢進火裡銷毀。
現在金錠、鐵錠基本不缺,既然自動化,那便自動化的徹底一些。
就刷怪塔每天這幾枚的産出,實在是合不來浪費時間分解。
“呼~完工!”
李玄汐最後使用向下的漏鬥将分類機與戰利品箱子鍊接。
整個分類機便開始正式運作了。
隻是等了十幾秒,專門裝腐肉的箱子裡開始出現了第一個腐肉。
之後箱子中的腐肉就是每秒分類四到五個的樣子。
趁這段時間,李玄汐将機器封頂,把整個機器都隐藏在地面之下,隻留一條兩格寬的樓梯。
還順手在各個分類箱子上挂上展示框,可以一目了然的辨認每個箱子的物資。
未來,這裡肯定還需要改造。
村民生活在上方的刷鐵區域,想交易便需要來回跑了,費時費力。
到時就可以在分類收集的箱子下接漏鬥和投擲器,通過水流與氣泡柱将物品給運送到上方村民交易區域。
而刷怪塔産出的骨頭,也可以先用合成器制作成骨粉後,用相同辦法運送上去。
而送上去的物資,因為本就已經分類,所以無需複雜電路,靠着漏鬥就能建造更大的儲存區域或潛影盒打包機。
骨粉則可以直接用于制作竹子機,為以後的自動熔爐提供燃料。
至于竹子來源?
雖然不能使用竹筍同化,但竹子也是有種子的植物,也就是所謂的竹米,聽說掌門那裡就有不少存貨。
再有,就是紅石裝置周圍的包裹的方塊,也要換成更不易被破壞的MC方塊。
這同樣是個不小的工程!
喜歡我在修仙世界挖方塊請大家收藏:()我在修仙世界挖方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