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9章 抹牆

首頁
    這不正是泥瓦工平日裡用到的托灰闆和抹泥闆嘛,沒想到老王居然連抹牆也懂!有了這兩樣工具後抹牆的效率得提高很多! 李俊先前在一個小區當過保安,當時那個小區還有一部分沒建設好,巡查的時候見到工人師傅們就是用的這種工具抹牆。

     不過人家那都是碳鋼焊接起來的專業家夥事兒,老王找不到合适材料隻能用木闆,手工打造一把。

     海水和泥就别想了,真和好了鐵定也得開裂。

    所以今天得用很多淡水,怕是要去打好幾次才行。

     考慮到搭建房子過程中離不開消防斧,陳彬還破天荒的将斧子留給了張剛。

     張剛帶着崔善雄和闫立鵬撿來一堆幹草,拿消防斧把幹草斬成小段。

     從科學角度來講其實用麥稭杆和泥是最合适的,不過現在麥苗還青着,麥稭稈更是半年後才會有。

     先用幹草代替吧! 王利民帶着李俊、趙鋒、山田新幾人挖來一堆泥土,将昨天剩下的淡水通通倒進去,好空出竹水杯讓何雅、吳澤濤她們去打水。

     然後幾人将斬成段的幹草混合進泥巴裡,一人拿了根粗竹筒圍着周邊捶打起來。

     本來是要脫了鞋襪赤腳上去踩踏才能讓幹草和黃泥更好地混合。

     但親愛的夥計們别忘了,這是大冬天零下十幾度啊!杯子裡的水若不是在火堆旁放着,擱一夜都能凍得梆硬。

     還讓人赤腳去踩泥?你是當代夏桀商纣嘛?咱就說要努力蓋房子但是也不能把命給搭上,是吧。

     幾人一人拿了根粗竹筒,拿竹節做底對着泥巴猛揣。

     揣了得有半小時等到大夥兒都出一身熱汗時,那邊的泥巴和幹草也徹底融合為一體。

     王利民捏起混合着幹草的泥巴,仔細檢查一番後确認可以使用了,這才停下。

     蘇敏跟劉青穎兩位編織藝人也領了新任務。

    她們将收集來的幹草盡量的疊摞在一起,編織成那種簡易草苫子。

     手法上肯定是沒那麼專業,不過隻要編在一起不散架就行。

     這個活兒比竹編輕省,倆人沒多大會兒就鼓搗出個一米乘兩米的苫子。

     照這樣的速度一天做成七八個不成問題,待倆人将這個手藝教給其他人,一天就能做二十幾個。

     一個窩棚差不多需要四五個草苫子覆蓋,這樣算來最多四五天時間就能完成所有的窩棚改建和加固工程。

     泥巴和好後王利民拿起托灰闆和抹泥闆像個專業泥瓦匠一樣幹起了手工活。

     他将拖灰闆上的泥巴用抹泥闆鏟下一部分,然後右手托着闆子抹在窩棚牆壁上, 因窩棚牆壁并不如磚瓦牆那般平整,泥巴邊抹邊簌簌的往下掉。

    老王倒也不心焦,左手拿拖灰闆接住掉落的泥巴,盡量做到一點都不浪費。

     等拖灰闆上的泥巴用完後就去旁邊泥堆裡鏟上一堆,然後繼續重複上述動作。

     待一面牆都抹完時再拿抹泥闆進行找平,在追求實用的同時還盡量做到美觀。

     抹牆是個耐心活兒,除了王利民怕是還真沒幾個人能做的到。

     反正李俊自認為是不成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