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8章 泥條盤築

首頁
    李俊看了看其他人手中的活計。

     陳婉婷捏了個家庭裡盛菜用的那種圓盤。

    考慮到炒菜會有湯水,圓盤底部還是專門凹進去的。

     當然由于是手工制作,肯定捏不了那麼規矩和标準。

     秦華捏了個臉盤子大的泥碗,這個在盛湯食方面有絕對的優勢。

     凱西捏的應該是個泥盆。

     其他人捏的也都無外乎是些碗和杯子之類的。

     山田新則低頭忙着制作一個罐子形狀的東西,不過與李俊直接拿一塊整泥掏出個碗來不同。

     他是在一個片狀泥底上将搓長的泥條一圈一圈疊在上邊,然後逐層遞進,直到整個器物捏完。

     秦華手中的泥碗也是這麼捏成的。

     記得這還是咱們華夏老祖宗發明的一種方法,好像叫“泥條盤築”還是什麼來着。

     哎,自己怎麼就沒想到呢?這不又被一外國人給搶了先! 其實想想何止這些制鹽捏泥的手工活啊。

     在更大範圍内包括中醫、中藥、榫卯建築等很多咱們忽略了或者是看不上的技術,都在國外被發揚光大,成為外國人競相追逐的技藝。

     特别是山田新他們那個東瀛一族,在這方面為了學習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等泥胚都捏制成型之後,趁着這會兒日頭正盛,大家夥兒趕忙找了個平地又拿了塊相對齊整的飛機殘骸鋪在地上,将泥胚放上晾曬起來。

     隻等明天曬幹,拿去燒制就成了。

     忙活完這一切,已經接近下午兩三點鐘。

     眼下也沒有什麼要緊任務,所以大夥兒都輕松了很多。

    要麼回窩棚睡覺,要麼三三兩兩洗衣、聊天。

     李俊可沒這個點兒睡覺的習慣,衣服好像現在也不用洗。

     于是便在營地裡随意溜達起來,看看哪裡還有需要忙活的地方。

     在王利民的悉心照顧下,八十多棵麥苗全部成活了下來。

     見麥苗長勢正盛,李俊心想等一會兒打水回來,正好可以澆灌一下。

     幾天來陳彬每晚都能做兩個那種便攜式竹杯。

     所以現在打水的隊伍壯大了很多,島民們喝水完全不再受到限制。

     想喝就喝,随便喝,自由喝! 不過每天進林子深處打水還是有些太過麻煩,風險也大。

     如果想一勞永逸的解決淡水問題,要麼把營地搬到溪邊,要麼就是引條水渠到營地這邊來。

     實際上,在之前座談時就有人提過這一想法。

     可對這些還處于半原始社會生活水平的幸存者們來說,前者就像始皇帝修建阿房宮,後者就像隋炀帝開挖大運河。

     兩樣任務無論哪一項都是極其耗費人力物力的大工程,短時間怕是都都很難實現。

     而且關鍵是人們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能回去。

    如此說來,一下子搞那麼大工程是不是有些得不償失? 因此綜合衡量之下,還是維持現狀吧! 好在這會兒大家都具備了一定的叢林生活經驗。

    隻要不遇上黑熊和野狼,那些一般的山羊、野兔之類的根本傷不了人。

     即使遇上黑熊,有了先前的經驗,完全可以想法将它們往陷坑旁邊引。

     就不信它們能敵的過近兩米深的陷坑。

     又過了快一個小時,打獵的幾人才返回營地。

     當陳彬跟張剛擡着隻渾身是血的野山羊走進籬笆院牆時,圍欄裡的“芋泥”竟咩咩叫了起來。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