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章 農場大開發

首頁
    第26章農場大開發 “你想起來什麽了?” 研究所一直讓李籽好好找找小啞巴的身世,這說不定會對他們的研究有所突破。

     可小啞巴就像是突然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一樣,沒人知道他的身世。

     “我記得,我剛開始,好像是在一個漆黑的山洞裏,從那個山洞裏,我看到了跟我長得一樣的小男孩和他的爸爸媽媽,那個小男孩還來找我玩過。

     後來有一天,那個小男孩不再來找我了,我等啊等,等不到,就去找他,然後就到了這裏。

    ” 根據小啞巴說的,結合黃茗他們說的,應該是管理區的一個小男孩跟小啞巴在山洞裏玩,後來小男孩去世,小啞巴來找他。

     “那你還記得那個山洞在哪嗎?” “記得啊,就在離這裏不遠的地方呢。

    ” 也是,那個小孩都能去,肯定不會是太遠的地方。

     “那等雪化了,你帶我過去看看。

    ”或許那裏藏着小啞巴的身世之謎。

     過完年,研究所通知李籽,麥子已經收獲,經過檢測,裏面的輻射量遠遠低于當地本土植物輻射量。

     被他們用特殊藥劑調整為酸性土壤之後,那片地方甚至不長雜草,少了很多麻煩。

     冬小麥也種上了,不過冬小麥收獲的時間要長一些,當然,也更适合管理區這邊。

     種子并不多,隻有十袋,研究所留下兩袋繼續研究。

     鐘衛國他們并沒有第一時間把十袋糧種帶回管理區,現在冬天還沒過去,他們也沒有辦法立刻種糧食。

     “我們已經想好,就在運動場那裏種,那地方開闊,這幾年的時間,原本的塑膠場地也都被毀壞的差不多了,稍微清理一下就能用。

    ” “那剩下的種子呢?” 十袋糧種是一千二百斤,學校的運動場約三十畝,一畝地大概需要二十斤糧種,那他們的糧種還會剩下五袋。

     “我們用四袋,剩下的六袋要分到其他的地方,最好是分到火山口附近的管理區,專家組不是說了,那裏的溫度更适合糧種,糧種成熟的速度更快。

    ” 用四袋也是有原因的,畢竟他們對外說的是他們自己研究的,那要繼續研究肯定需要糧種啊。

     “我們的打算是就近原則,咱們省有個管理區,非常靠近火山口,要給他們兩袋,剩下的就是周邊省。

     黃茗不是回家了嘛,她家在的白縣就在火山口附近,她用收音機把這個消息告訴我們了,白縣也分兩袋,還有兩袋送到首都去。

    ” 分出去是為了更好的研究,等到收獲,那些地方還要把糧種送過來一部分,方便研究,同時以他們作為中心點,繼續往外輻射。

     現在交通不太便利,用這種當時,慢慢輻射全國。

     而且這還隻是第一批,根據研究所的預計,五月份這批糧種種植出來的春小麥會成熟,七月份會有一批冬小麥成熟。

     黃茗把這個消息傳遞回來還很不容易,收音機消息傳不遠,要從白縣傳到市裏,然後市裏再繼續往省會……一點點傳過來。

     除了這個消息,她還讓省會春天交換物資的時候,幫她把她存的物資送到市裏,有報酬的那種。

     她這段時間就先在白縣這裏跟着吃,物資送到後還上。

     黃茗回來會跟着秦省的科學家們一起回來。

     除了農業方面的科學家,研究所還點名了不少其他行業的科學家,這些科學家在末世沒什麽研究條件,但是未來的研究所需要他們啊。

     尤其是這其中還有很多未來專業領域的領軍人物,在末世的時候,年輕,精力旺盛,跟未來說不定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還有一些在獨特賽道的佼佼者,在未來的時候已經因為所謂的意外,或者是所謂的自殺,導緻整個賽道的研究倒退好多年。

     冬季來的快,去的慢,一直到四月份,積雪才開始慢慢融化。

     積雪開始融化,說明溫度到達零度以上,他們就需要建設農場,也就是以前的運動場,準備播種。

     盡管這些種子已經适應了酸性土壤,那也不能直接拿酸雨澆,這些種子的母本也都是生長在遮風擋雨的地方的。

     經過土壤稀釋後的酸雨對農作物的危害沒有直接的酸雨危害大。

     所以他們需要在農場頂部安裝玻璃棚頂,阻擋酸雨的同時,也可以收集雨水,淨化後用來澆地。

     管理區生産不及,這個冬天,研究所一直在郵寄鋼化玻璃,大量的鋼化玻璃,笨鳥驿站前院都要沒地方堆放了,還要放一部分在管理區。

     一整個冬天沒出來的人們,精神面貌并不差,這個冬天他們在地下看了一冬天的電視。

     他們也知道,管理區開春之後就會種植研究出來的糧食,以後他們就不缺糧食了,這讓大家都有了盼頭。

     管理區開始招工,這不容易,管理區的工作就那麽幾樣,這麽幾年,隻有減少的,沒有增加的。

     這次招工居然要招一百多個人,工程隊也有新工程。

     “大家聽好要求啊,我們需要有耕作經驗的,最好以前是農民,不是農民,到農田裏幹過活也行。

    ” 如果是在偏遠地區招農民,比如說白縣,那容易得很,白縣管理區可以說百分之五十的人都符合農民這個要求,要是再帶上幹過農活,那得擴大到百分之九十。

     可東大管理區原身是學校,附近住的也都是早就實現城市化的城區居民。

     “我!我家是農民,祖上三代都是,我考上大學後寒暑假回家還得幹農活呢!” “好,過來登記。

    ” 大家都知道,這是選拔人去種地呢,之前還有人說,管理區研究出來的糧種是假的,視頻也是假的,還分析的有模有樣的。

     比如說拍攝場景裏無意間掃到的一點其他植物,再比如說他們管理區根本就沒有能種這麽多糧食的地方。

     之前還有人将信将疑,現在招農民開始後,大家都不相信假的這種說辭了。

     一百多農民,都是大家認識的人,是不是種地,一問就知道。

     很快,這一百多人湊齊了,有男有女,當天就被帶去農場。

     他們前期的工作就是在五天之內把農場裏的積雪全部去除,同時把表面的石塊,塑料之類的東西也去除,每人都有自己負責的區域。

     農活是很累人,很吃體力的,這些人的夥食也提升到了管理區壯勞力的水準。

     厚厚的積雪,越到下面越難鏟除,因為最下面的都被壓成了硬邦邦的雪塊,必須要用鋤頭或者是鐵鍬把雪塊砸開,才能鏟除。

     農場唯一的好處是,塑膠場地上面的塑料,連同下面的水泥地早就被腐蝕的不成樣,一鋤頭下去,不用擔心被水泥地的阻力反震。

     這麽長時間沒有做這樣的高強度工作,不少人第一天回去的時候都是腰酸背痛的,手也磨破了,那也沒有一個人願意退出。

     不到五天,積雪全部被鏟除,四個入口也都被堆上沙袋,防止外面的雪水流進來。

     接下來要翻地,沒有農機,純人力,這也就是開春了,如果他們提前,地被凍着,根本沒辦法翻地。

     如果是農機的話,整個農場,十個人都用不到,不像現在,一點一點的,真正做到精耕細作。

     在他們做這些的時候,他們的頭頂上,工程隊也沒停,一塊塊鋼化玻璃被人工吊上去,安裝在焊接好的支架上。

     每隔一段距離,都會在地裏深埋水泥柱,外面是一圈鋼化玻璃,這些水泥柱在中間支撐起鋼化玻璃支架,防止倒塌。

     玻璃安裝的越多,農場的整體溫度就越高,等到正式合攏那天,農場白天的溫度已經能達到東大夏天外界的溫度了。

     “明天要播種了吧?”一天工作結束,路上回管理區的時候,三三兩兩的老農民們湊在一起,或是交流耕作經驗,或是交流小道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