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外地人,2012年的時候擔任東大宣傳部主任,2024年的時候已經調任到另一所大學擔任校長。
鐘衛國他們這些調查過沒什麽大問題的人,也都被調進專家組,随時待命。
一把年紀的周文回想着怎麽才能讓對面的自己相信。
他身邊是一堆幫忙出謀劃策的,門外是正在打包快遞的兵哥哥們。
他們這次的快遞是個巨無霸。
跟林光明他們需要自費寄快遞不一樣,他們的這些快遞快遞費什麽的都是有專門經費的,那必須是能寄多少寄多少。
當然,也不是毫無限制,首先,他們寄的東西長寬高不能大于李籽所在的笨鳥驿站,不然那不就沒地方住了。
其次,也不能太重,尤其是一樣東西不能太重,李籽一個人搬不動,讓別人進屋現在還太危險。
“你這幹什麽呢?”作為早一批跟李籽接觸的人,張博文、黃茗他們也被破格吸納入專家組。
張博文現在就拿着手機在鼓搗呢:“我在網上申請了個商家版的笨鳥驿站,寄快遞能便宜點,能省點是點。
”
他們之前用的就不是商家版的,快遞費貴了十幾塊呢,心疼啊。
黃茗為他的省錢小妙招拍手叫好,同時愉快的告訴他:“我們以後的快遞都要用綠郵寄了,免費,我們這的綠郵跟笨鳥驿站是有合作的,所以不耽誤,他們試過的,”
這才叫真正的省錢!而且是專人專辦,快遞直達。
他們這次寄的快遞除了糧食,還有李籽需要的太陽能闆和鋼化玻璃。
太陽能,衆所周知,發電量并不怎麽樣,全靠數量優勢,李籽手裏有的太陽能闆太少還太小。
再加上隻能放在室內窗戶口,室外擔心會被時不時的酸雨腐蝕。
玻璃和食物被分別裝在一個個不算大的紙箱裏,這些紙箱又被堆積起來,用防水布包裹在一起,最後用尼龍繩進行捆綁。
防水布和尼龍繩李籽收到之後,也可以廢物利用。
糧食大部分是贈送給東大管理區的,為他們改善生活條件。
李籽提前知道消息,把她辛辛苦苦弄出來的隔斷重新分開,中間盡可能的空出來位置,等着接收快遞。
即使這樣,收到這個巨大包裹的時候,還是吓了一跳。
“這真是,算到了極緻啊。
”李籽緊貼着牆,看着差點貼上她的快遞。
為了這快遞,專家組住的大院裏專門搭建了個同比例,同擺設的笨鳥驿站,專門為測量快遞體積。
在低矮的位置找到尼龍繩的結,打開,踩着凳子艱難的從最上面開始搬快遞。
最上面是相對輕些的食物,取下來一點,就直接放門外面,那沒辦法,門裏面放不下啊。
小啞巴原本在門外接快遞,整理快遞,幾趟之後,看着把外套脫了還滿頭大汗的李籽,開口說:“我進去幫你吧,我什麽都不會說的,你要是不相信我,我可以還是小啞巴。
”
說完,抿緊嘴唇,忐忑的等着李籽回複。
李籽也确實是累了,那高的跟房子一樣的快遞,她覺得自己今天夠嗆能搬完。
專家組給她的提議是讓黃茗或者是劉一帆幫她,小啞巴專家組沒查到。
其實沒有名字,按照照片也可以查,但是小啞巴現在也就八九歲的樣子,小孩子的變化是最快的,也是最大的,2024根本查不到小啞巴。
鑒于小啞巴一直在無條件的保護她,小啞巴是專家組的第三候選人。
抹了抹額頭上的汗,看看連一角都還沒搬完的物資:“行,你在裏面往外拿快遞,我在外面整理。
”
專家組的快遞不是什麽野生快遞,有大量可調配的資源和人力,沒有任何生産日期和标牌的物資對他們來說并不困難。
這就讓李籽少了很多麻煩。
得到允許的小啞巴咧嘴露出大大的笑臉,讓出位置讓李籽出來,自己進去。
他的身闆小,對李籽來說有些擁擠的縫隙對他來說略有富餘,對李籽來說,非常重的箱子,他一次能搬五個。
五個是門框的極限,不是他的極限,再多的話,加上他的身高,就要出不了門了。
把快遞搬出來,李籽要接手他也讓開,直接放在他之前堆快遞的地方,甚至還分門別類放好。
很快,笨鳥驿站裏面就被他清理出來一塊地方,不再那麽擁擠。
上午十點,黃茗過來給李籽告別,過幾天她就要踏上回家的旅程了。
之前2024的黃茗被帶走,沒能及時回複她的消息,等接觸嫌疑之後,第一時間又給她寄了快遞。
她不僅攢夠了回家的車票,還攢夠了回來的車票。
她要帶着爸爸回來,根據2024黃茗的說法,東大管理區之後肯定會成為發展最好的地方,他們住在這裏,才能更好的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