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寫在前面的話兼簡介

首頁
    件事,作者和參與搜尋衛星的中國天文學家們雖有遺憾,卻很淡然。

    畢竟相對于浩瀚的宇宙,人類的視野如此淺短,将被發現和可供預言的天文事件還多着呢! 好在呀!起點搭台,書友作證,科幻小說裡預言一顆尚未發現的衛星,後來竟然真的被找到了,成為一段佳話,這個好酷!正是: 象狀希夷苦視聽, 迎随恍惚辨無經。

     莎翁種夢遺蛛網, 大鏡兜天捕衛星。

     本小說中,作者再借角色之口首次提出了火星爆裂假說,試解小行星帶的形成之謎,以待天文學家研究考證。

     同時,小說還給出了兩個技術可行,能夠證僞的科學實驗方案:破解引力之謎的月球質量瘤實驗和破解暗物質之謎的土星環标記點實驗。

     和《緻暗頻率》一樣,本小說也是一場尋真之旅。

     衆多人物基于現實甚至神話中的原型、曆史事件、算術曆法和考古發現都能找到出處,匪夷所思的涉及航天、計算機和生命科學的誇張幻想也都有最新前沿科技的影子。

     《緻暗頻率》裡,作者将天文學、物理學等科學知識與詩歌、音樂等藝術形式調和成底色,将跨越百年的曆史線索和全球化視野下的地域文化風情編織成背景。

     本小說中,作者将舞台空間擴展到整個太陽系,五大行星、衛星、小行星和彗星作為一幕幕的背景在驚天動地的翻覆中找支點;将時間軸拉得更長,貫穿整個地質學定義的新生代,從白垩紀末期直至6500萬年後的今日和明天,在滄海桑田的變遷裡創世紀! 進而,小說将天文、物理、計算機和基因工程等硬核科技與地質學、古生物學的演化史以及埃及、印度和瑪雅所代表的人類文明符号(第三部專門寫中國文化)相結合,詩歌、音樂、建築和影視等藝術形式穿插其間,融合成軟硬适度、妙趣橫生的多面體結構。

     作者将看似不相關的散落在太陽系空間和久遠的時間長河裡的珍珠,用尼古拉·特斯拉的“繩子”串聯在一起,把科技硬核軟泡在文藝的浪漫氛圍之中。

     不糾纏情境描寫,以速記白描的寫作手法,像刷視頻那樣,三倍速推進故事情節。

     不預設是非觀點,以重複輪回的場域景深,像玩遊戲那樣,兩條命鏡像前世今生。

     在寫給《緻暗頻率》書友的信裡,作者曾說:“科幻與玄幻的界限就在‘憑空’二字”。

     創作本小說過程中,作者秉持科幻小說的新奇性和連接性兼具的風格,嘗試為讀者提供一個把幻想和現實相結合的類型案例。

     讀者可以閉上眼睛徜徉在如夢如幻的新奇之中,也能夠在睜開眼睛之後,感受到有可能成為現實的未來科技正撲面而來。

     抛開玄幻,僅就科幻小說來講,幻想和暢想的差别在于“可不可能”。

     本小說是一部現實主義科幻小說,正像之前和書友互動的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中的那句名言:“誰活着,誰就看得見!” 這不止是一部小說,相隔6500萬年的一對鏡像之下,它更像是可重複設定的一場遊戲或者叫思想實驗。

     如果人類果真有“兩條命”,紅塵滾滾的誘惑之下,天道煌煌的輪回之中,人們還會重複同樣的選擇嗎? 作者希望與讀者一起探讨和思考:面對浩瀚宇宙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和不确定性,渺小脆弱的人類文明延續至今并能一直持續的秘密究竟是什麼? 《緻暗頻率》中,角色表現出的是忠誠、智慧和勇氣,如果還未能如願,就選擇堅韌,堅韌是人類最寶貴的品格之一。

     一時不行,就堅韌一世。

     這就足夠了嗎? 要是堅韌一世也不行呢? 《火爆波長》呈現的是人類手握科學技術,胸懷悲憫之心,頭上頂着不可名狀的幸運之光,曆經千萬年生生不息,繼而又代代傳承的另一樣法寶。

     那就是…… 忘說了,有愛情戲,雙女主,撒糖怕露底,進來看吧! 歡迎追讀硬核而又柔軟的科幻小說:《尼古拉·特斯拉的繩子》第二部之《火爆波長》。

     借用古人詩句,集成藏頭七律一首,拜托各位: 火浣重燒轉更新,唐,褚載 爆聲遙接帝京塵。

    清,曹允文 書言耳重知君意,宋,劉克莊 友愛心純出性真。

    明,成汝信 追想舊蹤徒怅望,宋,慕容彥逢 讀來前事亦酸辛。

    唐,羅隐 波濤入筆潮千尺,宋,王洋 長薦芳香奉百神。

    宋,丁謂 火爆書友追讀波長!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