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妮笑了,從兜裏掏出糖塊來,糖塊用紙包着,她取出一顆,塞到了小妮嘴裏:“小妮乖,甜甜嘴。
”
小妮并非總是懂事,有時候大妮跟娘抱怨,娘就笑着罵她:“你小時候更不懂事呢!孩子呀,過得好的時候才能不懂事,以前過得不好的時候,小妮越懂事,娘心裏越難受。
”
大妮一想,仿佛也是。
村子裏富裕人家的孩子都不怎麽懂事,餓了就吵着要吃,渴了就吵着要喝,還會在地上撒潑打滾。
可窮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紀就要幫家裏幹活,帶弟弟妹妹。
沒人會體貼他們,滿足他們,隻能沉默着幹活,否則恐怕被打被罵。
大妮很少去外祖家過年,外祖家比爺奶家要窮,娘生了兩個女兒,爺奶就更不願意叫她去準備給親家的年禮,娘也沒臉帶着三張嘴去娘家白吃白喝。
在她的記憶裏,自已隻有很小的時候去過外祖家。
表兄妹們會帶着她上山去玩。
那時候年景好,孩子們幹完活長輩就不管了,他們會上山摸知了,放火堆裏燒熟了就塞進嘴裏吃,他們還會爬樹掏鳥窩,回家叫長輩煮成蛋花水,人人都分一口喝。
大妮還記得大舅,大舅是個啞巴,人卻很好,對孩子最有耐心。
她爹都沒讓她騎過脖子,大舅給她騎過,頂着她去看貨郎敲糖塊,再給她買一文錢的糖。
小時候她還希望大舅是她爹呢。
說出來以後全家都在笑,娘笑得眼淚都出來了。
後來她才知道,娘是大舅帶大的,大舅是最大的孩子,從小也要幫父母帶更小的,娘小的時候,還對着大舅喊娘。
大妮自已準備了麻布袋,買了兩斤糖,又買了三刀臘肉和兩條鹹魚,花生也賣了些,然後帶着小妮去看布料。
她們多年沒去過外祖家,也不知道外祖母和外祖父穿多大的衣裳,買不了成衣,隻能賣布過去叫他們自已做。
大妮看好布料,讓攤主先給自已留着,她得回去把吃的先放下再過來拿布。
攤主:“若是快收攤了你還沒來拿,這布就不算你的了!”
“知道知道。
”大妮連忙說,“你放心,就一會兒的功夫。
”
工廠隻要臨近過年的時候才放假,娘忙着呢,她娘如今也變成了半日工,隻是早上去,下午要去學着怎麽修理織布機,一天到晚幾乎沒有歇息的時候,置辦年貨的事隻有她來。
好在縣裏有廉租房子,下午把妹妹送去育兒所,她自已也去做半日工,一家三口這幾個月還是攢下來了不少錢,足夠過個好年了。
小妮走得慢,大妮又趕時間,她便蹲下來,叫小妮爬到她背上,她提着麻布袋,背着妹妹回家。
一路上不少人在看她。
“這姑娘力氣倒是不小。
”
“看着不足十六呢。
”
“過了十六說不定能去當兵。
”
“多好的體格呀。
”
大妮喘着氣,心裏舒坦,身上好像也更有勁了。
她還能再背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