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鄉了吧?”
小鄭擡起頭來。
“是了是了,聽說老楊他們快回來了。
”
下鄉支教是苦差事,一去就是半年,半年後輪換回來,什麽時候把當地掃盲老師培養出來了,他們才不用繼續下鄉。
但鄉下的日子實在不好過,如今縣城內在轟轟烈烈的開展滅鼠行動,各家都自制了簡易的捕鼠陷阱,養貓的人戶也多了起來,聘貍奴成了縣裏的風尚,常能看見人家拎着麻繩拴着的魚,去向貓媽媽聘小貓。
由此而來的還有貍奴比美,下了工的工人們,有了點餘財,又舍不得大花特花,阮姐也不許賭,隻能找些不花錢的樂子,給貍奴比美很快就風靡了起來。
但城裏的老鼠少了,村裏的可不少。
睡夢中被啃咬指甲都常見,被咬下一塊肉都隻能自認倒黴。
“多帶些藥粉吧。
”小鄭說,“不過咱們下去正是秋收,不會影響老鄉們幹活吧?”
“不影響,咱們都要幹活呢。
”擰袖子的老師坐下喝了口熱茶,“剛剛衙役過來說了,讓我們下午不必去印刷廠了,去工廠學打谷機怎麽用,咱們下了鄉,還得教他們用打谷機。
”
小鄭有些高興:“這是好事!聽說那打谷機很方便,效率也高!比手打快多了,這省多少時間啊!他們秋收完還有時間預備着種冬小麥,或者到縣城裏做工,能多掙些嚼頭。
”
掃盲老師們雖然也抱怨下鄉,但沒有一個人推辭——農戶出身,知道土地有多重要,更何況,在阮姐這兒,倘若一個人因為改換了工作,就自以為更換了階級,吃不得苦了,那是要被周圍的人鄙夷嘲笑的。
尤其是老師,要是被舉報,輕則革職,重則扣分,以後不能擔任公職。
“就是不知道這雨什麽時候停。
”另一個女老師湊到小鄭身旁,“咱們待會兒一起去工廠吧。
”
小鄭笑道:“好。
”
這一批掃盲老師預備着下鄉,上一批下鄉的則預備着回鄉。
狗兒從麥田裏走過,快到收獲的時候了,金黃的麥子随風起伏,宛如金色波浪,農人們提着農藥,小心翼翼地噴灑在葉片和麥稈上,偶爾會看見幾個農人俯身将農藥殺不死的蟲子用小棍挑出來,這些都得拿去燒死。
“今年的收成能比去年更好!”農先生也很得意,“肥料使夠,你看看,再差的地,收成也不錯哩!”
“可惜稻子還是不行。
”農先生又有些憂愁,“不知道老師們還要多久才能把雜交稻種弄出來。
”
阮姐曾經說過,不同地方的稻種習性不同,若能兩種優質稻種雜交,雜交稻種就能有兩種稻種的好處,雖說雜交出來的不能留種,但隻要能一直保留原始種,多多育種,以後就不會缺糧食了。
但是對育種的農先生而言,這絕對是個苦活,稻子到了花期,他們就要人工授粉,且稻種的組合實在過多,能不能在幾年時間裏培育出來合适的,實在要看運氣。
農先生嘆道:“若是能雜交出高産的稻子,能救活多少條人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