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不。
”
麥兒摸了摸臉:“我們這樣的人……也能識字?”
阮響沒懂其中的關聯:“為什麽不能?”
二丫抱着孩子,清了清嗓子說:“庶民哪有讀書識字的?那是地主家的少爺才能學的東西。
”
麥兒補充道:“鎮上有私塾,一年的束脩我們要不吃不喝三年才攢得出來,還不算買書和筆墨紙硯的錢,那鎮裏的小富之家,供一個娃娃讀書,供得破落了的可不少。
”
“不是還有耕讀之家嗎?”阮響問,這個她好歹是知道的。
趙宜清了清嗓子:“耕讀之家是佃戶耕,主人讀。
”
阮響:“……”
哦,這麽個耕讀法啊,不還是地主嗎?
“縱是耕讀之家,也有因進學窮困的。
”趙宜解釋道,“如麥兒說的筆墨紙硯和束脩,倒也不算什麽,總歸是小錢。
”
“似拜師遊學,才是大錢。
”趙宜唏噓到道,“我一族叔,也曾有百畝良田,鋪面若幹,為了供我堂兄拜得名師,鋪子僅剩了一間,良田也賣了泰半。
”
“旱災之前,我那堂兄不到三十便郁郁而終,族叔也已散盡家財。
”
趙宜嘆氣道:“幾代人的積累啊……”
人人都知道讀書是好事,都曾聽過蟾宮折桂的故事。
可寒門難出貴子,難道隻是因為腦子不如皇親貴胄嗎?
阮響:“他們讀書,是為了科舉當官,當然需要拜個有人脈的好老師,你們講天地君親師,老師就等于是第二個爹,你爹不在的時候,你就得聽他的。
拜了師就達成了天然的政治聯盟。
”
“但我讓你們識字算數,不是為了這個。
”阮響解釋道。
阮響問:“你們認得字越多,腦子裏的想法就會越多,你們覺得讀書人都是聰明人?”
麥兒他們連連點頭,如果讀書人都不叫聰明,那不會讀書的算什麽?
阮響:“那是因為他們可以從書本中學到前人留下的知識,從書本中汲取同輩人的才華,就像你們種地,總不能生下來就會,必須要長輩帶着才會伺候莊稼。
”
“一個嬰兒呱呱墜地,你不教他說話,他便不會說話。
”
“你不教他走路,他便能一直爬行。
”
“人不是生下來就會讀書識字。
”阮響,“你覺得自已是蝼蟻,卻有沒有想過,誰生來非凡呢?”
天才?吃不飽飯,穿不起衣,上不起學識不了字,再怎麽天才,最終也隻會變成汲汲營營的小民。
阮響的話淺顯易懂,哪怕是才吃了兩天飽飯的小子們都雙目灼灼地看着她。
衆人看着阮響,仿佛她說什麽都是世間真理。
阮響:“吃飯吧。
”
她低頭喝了一口肉湯。
其他人這才繼續狼吞虎咽。
但所有人的雙眼中都有了神采。
他們能靠着本能,清晰的從阮響的話語裏得知她不會讓他們一直處于現況中。
如果要維持現狀,那砍柴燒炭,種地幹活就夠了,何必認字,何必識數?
隻要有希望,有看得見的利益,人就能無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