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4章 瘋狂代購《文藝》的法國人!

首頁
    “來自日本文壇的北川老師寫的,以我們國家一二戰時期為時代背景的自傳體?” 捧着《追憶似水年華》的幾名法國讀者頭頂上滿是問号,怎麼看都覺得很匪夷所思。

     這事聽上去确實讓人難以接受,像是假的一樣。

     因此店長和店員隻能不停的向進店的讀者們解釋。

     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的告知他們,《追憶似水年華》的的确确是北川老師的最新力作。

     可即便書店的人一口咬定這就是北川老師親筆寫的,那些讀者還是将信将疑,看着頗高的單價,選擇将手裡的書放回了書架。

     繁榮如法國文學市場,市面上依舊充斥着那種不要臉的“盜版”。

     不過此“盜版”非彼“盜版”,确實是出版社通過正規途徑出版,一切手續齊全,在文化部也有備案。

     但這種“盜版”,就和當年隔壁八九十年代的某些“盜版”圖書一樣,譬如書名叫《九陰九陽》,作者名那一欄也寫着金庸新著,讀者便以為是金庸大師的新作,歡天喜地的買了回去。

     等到家裡拆開一讀,越讀越不對味,這水平也下滑的太厲害了! 然後過了許久,讀者才發現自己是被套路了! 這金庸新著,意思不是金庸,新著,而是金庸新,著! 真正的作者名是坑爹的金庸新! 法國文學市場上也有許多這樣的“盜版”圖書,可把讀者們騙苦了。

     看到一波又一波讀者來來去去,購買《追憶似水年華》的卻寥寥無幾,店員們愈發着急。

     所幸到了下午,巴黎大學出版社那邊終于把臨時做好的新海報送了過來——法國人就是這樣,因為沒有太大的工作和生存壓力,許多人做事磨磨唧唧,工作效率低下。

     這份新海報本來要跟着一起過來,沒想到整整遲了一個上午! 不過這一個小插曲後,《追憶似水年華》的讨論度也高了許多,上午猶猶豫豫的讀者們下午茶時間時都趕了過來。

     這次他們不再懷疑,一人一本,興高采烈的拿着《追憶似水年華》看去了。

     在90年代的法國,文學已經是全社會關注的要點之一。

     文學界走在演藝界和娛樂界的前面,且在整個時代裡都不可或缺。

     在這個時期,法國文壇已經湧現出了大量文學流派和優質的文學家,拿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家也不在少數。

     但《追憶似水年華》這種意識流的寫法,縱觀這個法國文壇,讀者和作家們都找不出第二本來。

     最初閱讀時,大量的心理獨白和意識流描寫會讓許多讀者覺得雲裡霧裡,主人公的所思所想很跳躍,不徹底代入進去,很容易出戲。

     多虧法國文學市場的諸多優秀作品培育出了一大批有耐心,也有一定文學素養的高質量讀者,《追憶似水年華》前期的枯燥被他們忍耐着熬了過去。

     等看到“我”和斯萬家的大小姐希爾貝特·斯萬見面後,命運的齒輪緩緩轉動了起來,一下子變得精彩無比! 法國各地的文學愛好者看完了《追憶似水年華》第一部第一卷後,一個個都為之瘋狂了起來,開始在網絡上争先恐後的發表着各種評論。

     “真的是太精彩,太好看了!馬塞爾和希爾貝特後續的感情會怎麼發展呢?雖然是一部自傳體,但裡面的愛情故事真的好感人啊!” “我推薦你們一定要去看看《追憶似水年華》,難以想象這是一個外國人寫的,裡面涉及到的一二戰時期的風土人情實在太逼真了!” “是啊是啊!我的祖父就曾經參加過二戰,我向他描述了一些有關馬塞爾和斯萬家的情況,他非常笃定的告訴我,這個作者一定經曆過那個時代! 可你們知道嗎?據說北川秀老師隻有二十五歲!和我的孩子一樣大!” “缪斯,你看了那本《追憶似水年華》嗎?” “《追憶似水年華》?那是什麼書?是哪位文學家老師的新作嗎?” “是的。

    不過那位文學家并不是我們法國人,而是一個日本人。

    ” “日本的文學家?海蒂,伱什麼時候喜歡起東亞文學了?聽說那邊的風俗和我們完全不同,他們的很難讓人理解吧?” “不不不。

    這本書寫的是一二戰時期的法國,你真該好好去看一下。

    你曾經不是說要是有一本能寫那個時期的愛情就好了麼?現在有了!完美契合你的需求!” “真的嗎?!我馬上去等等。

    你剛才是說,這本,是一個日本的文學家寫的?” “沒錯!這位北川秀老師的《失樂園》拿了去年的龔古爾文學獎,上一本作品《伊豆的舞女》還入圍了諾貝爾文學獎呢!” “這麼厲害嗎?那我馬上去看看!” 類似的對話在法國各地頻繁出現,整個法國文學界仿佛地震般,難以估量的轟動影響令許多本土文學家都感到驚愕。

     一時間,大家讨論的話題都與《追憶似水年華》相關,一傳十,十傳百下,越來越多的人紛紛趕去書店購買它。

     4月2日上午因沒有宣傳海報而沒怎麼賣出去的《追憶似水年華》,在下午和晚上瘋賣不止,佛系的巴黎大學出版社也沒料到它會吸引讀者到這個地步。

     巴黎大學出版社以《北川秀集》的數據為參考,當天發行了《追憶似水年華》共30萬冊,其中25萬冊進入市場,5萬冊做儲備。

     沒想到這30萬冊還沒到晚上10點,就已全部售罄! 面對龐大的讀者群體的需求,巴黎大學出版社不得不緊急聯絡發行部、印刷廠,讓工人們加班加點,以最快的速度再趕制一批新書出來! 一向悠哉遊哉的法國人第一次體會到了半夜加班的痛苦。

     法國本土的報社也紛紛刊登了許多關于這本書的文學評論。

     在《巴黎晚報》的夜刊上,法國知名文學評論家、符号學家、思想家羅蘭·巴特這麼寫道:“一二戰時期是我們不願意去回首的殘酷歲月,無論年長者還是年輕人,談及這個時代,我們都會下意識的去回避。

     但同時我們又希望文壇上能湧現出一批文學家,以那個時代為背景,寫一些能讓大家感同身受,引起共鳴的。

     在這樣矛盾的心情下,近百年來,法國文壇始終沒有一名文學家敢涉足那個時代,敢用筆墨描繪那個時代的風土人情。

     我們不願意回憶,不願意書寫,卻也不願意遺忘。

     萬分感謝北川秀老師,在他的筆下,那個混亂而又誘人的年代裡,竟然還能有如此令人感歎的純真愛情! 毋庸置疑,即便看起來《追憶似水年華》的故事才剛剛開始,它也配被稱為法國文壇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