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0章 勁敵

首頁
    “在很長一段時期裡,我都是早早就躺下了。

    有時候,蠟燭才滅,我的眼皮兒随即合上,都來不及嘟哝一句‘我要睡着了。

    ’ 半小時之後,我才想到應該睡覺;這一想,我反倒清醒過來.” 奧德梅松和孔貝斯科一人一份,安靜地坐在沙發上閱讀着北川秀為法國讀者“特制”的《追憶似水年華》。

     分七部,第一部《在斯萬家那邊》又分三卷。

     北川秀寄來的是第一卷《貢布雷》。

     兩人是第一次看到以内心獨白為開篇寫的純文學。

     讀着讀着,他們意識到這個故事的背景竟然是在一二戰時期的法國! 裡的意象、景觀、人物以及遣詞造句都讓奧德梅松有種熟悉的既視感。

     年逾八十的他經曆過那場令人毛骨悚然的世界大戰,也十分了解那個時期的風土人情。

     毫不誇張的說,如果遮掉作者的筆名,他一定會認為這部出自于一名有文采的二戰老兵之手! “他今年确實隻有二十五歲吧?”奧德梅松忍不住問道。

     孔貝斯科點頭道:“是的。

    而且據奧利維亞所說,上次來領龔古爾文學獎,應該是他第一次踏上法國領土。

    ” 言下之意是,北川秀肯定不太了解法國的文化和風土人情。

     更不用說故事裡是一百年前的法國了。

     “天才.他是一個真正的天才啊!”奧德梅松越讀越癡迷。

     《追憶似水年華》是主人公“我”的回憶錄,叙述者名叫“馬塞爾”,是一個家境富裕而又體弱多病的青年,從小對書畫有特殊的愛好,曾經嘗試過文學創作,但沒有成功。

     開篇的幾句,非常有代入感的闡述了一名失眠患者的痛苦經曆,要麼北川秀是重度失眠患者,要麼他對此深入研究過。

     奧德梅松傾向于後者。

     即北川秀靠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寫成了《貢布雷》這一卷。

     第一卷洋洋灑灑約十萬字,兩人從早上8點,一直看到午飯點,才終于把它看完了。

     合上草稿,奧德梅松長出一口氣,擡頭正好與孔貝斯科對視上。

     兩人默然無語,過了許久,孔貝斯科才試探着問道:“奧德梅松老師,您覺得這部” “無愧于神作之稱!”奧德梅松斬釘截鐵的回答道,“他寫的第一人稱與其他文學家寫的很不一樣。

    好像一團意識的漩渦在四處流溢,讓你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意識流.也許這會開創一個全新的文學流派!可惜了” “可惜?”孔貝斯科很認可奧德梅松的評價,但不懂為什麼他會覺得可惜。

     奧德梅松歎氣道:“馬上要出版的《北川秀集》你也看了吧?雖然還沒全部看完,但能感受到,他的日本文學氣息還是非常濃郁的。

    可惜,日本文學如果得不到好的翻譯,在西方文壇評獎時會舉步維艱。

     《伊豆的舞女》如此優秀,可瑞典文學院的評委們已經透露過,今年肯定不是它拿獎。

     畢竟再好的翻譯作品,也及不上原汁原味的作品啊! 早知道他有寫西方背景文學作品的能力,就應該讓他把《追憶似水年華》送來參選!可惜,可惜,真的可惜啊!” “确實。

    《追憶似水年華》比《伊豆的舞女》要容易被評選的多。

    ”孔貝斯科恍然。

     “說起來,這麼長的篇幅,他今年應該都會把心思放在雕琢這部作品上吧?”奧德梅松對手裡的書稿愛不釋手,他非常想直接去東京見一見北川秀,深入的聊一聊這部神作! “他麼?”提到這個,孔貝斯科不禁苦笑道,“奧利維亞說,好像他正在同時寫另一部。

    名字叫什麼仙境.總之是科幻風的純文學。

    ” “同時寫另一部?”學院派出身的奧德梅松完全沒法理解北川秀的“雙開”。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

     看過《追憶似水年華》後,他愈發覺得這是一部龐大的,時間線跨度極長,劇情量豐富,人物繁多的大長篇。

     這樣的作品,不花全部時間去雕琢是不行的! 他這麼做,是想毀了這部作品嗎??? 奧德梅松頓時來氣,當即就要起身給北川秀打國際電話! 北川秀做夢都沒想到會在半夜接到來自法國的“噴人電話”。

     發現劈頭蓋臉罵來的家夥是奧德梅松老師後,他的起床氣頓時消散,像個犯錯的孩子般“嗯嗯啊啊”,順着老頭兒的話一直附和。

     聽了半天,他終于明白了,對方原來是擔心他雙開兩本書,會讓《追憶似水年華》高開低走。

     曆史上這樣的文學家數不勝數,之前他雙開時,也被前輩和讀者們質疑過。

     但他最後用實力證明了自己不是那樣的普通文學家。

     不過這事還真不好和奧德梅松解釋。

     他的腦子裡早就藏好了一本《追憶似水年華》,新的大綱都做到了第四卷,以他的創作能力和文抄能力,按部就班的寫下去就行。

     但奧德梅松不知道,也沒法理解這些事。

     眼見老頭兒有飛來東京的趨勢,北川秀連忙保證會把心思花在《追憶似水年華》上,并且每一卷寫完後就寄給他看,保質保量,絕不敷衍了事。

     奧德梅松對年輕人的雄心壯志也有點無可奈何,而且畢竟他不是北川秀的正牌老師——兩個人說起來連師徒名分都沒,他無權幹涉北川秀的創作。

     因此最後他也隻能接受這個折中的法子,挂斷電話時暗自下決心要幫北川秀好好把關這本封神之作! 北川秀年少有為,但誰能保證他以後的書都能像《伊豆的舞女》和《追憶似水年華》那樣驚豔呢? 奧德梅松自己一輩子都沒能拿到諾貝爾文學獎。

     在最巅峰的時期,他拿了龔古爾文學獎,因此錯過了那樣的諾獎提名,這是他心裡一生的痛。

     他不希望北川秀也經曆了這種大起大落。

     北川秀可是二十五歲就被諾獎提名的天選之子啊! 這樣的年輕人,一定心高氣傲,對未來能拿獎信誓旦旦。

     北川秀這邊也很能理解這位法國老前輩的心裡想法。

     他個人十分敬重這類全心全意為後輩着想的文壇老前輩。

     奧德梅松、竹内治這樣的人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