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8章 《伊豆的舞女》在莎士比亞書店爆紅、法國推薦了一個日本文學家

首頁
    話題好嗎?不然我們的小公主又要哭鼻子咯~”另一個“大波浪”少女摟着奧利維亞調笑道。

     大家都知道情窦初開的奧利維亞對北川秀有了情愫,可惜人家名草有主了,她隻能暗自神傷。

     “哼!北川老師還沒正式結婚呢!我還有機會呢!”奧利維亞叉着腰說道。

     衆女又是嘻嘻哈哈一陣笑聲。

     她們的笑和讨論也引來了不少讀者的側目,來莎士比亞書店購買《伊豆的舞女》的人也越來越多。

     好書在口口相傳之下,其實不用打什麼廣告都能爆火。

     而《伊豆的舞女》有了超越《失樂園》的苗頭後,傑拉德也馬上抓住這個商機,一邊利用香奈兒集團的鈔能力大肆宣揚北川老師和香奈兒的合作,一邊則找人寫文章,明諷暗諷起日本文壇黑北川老師推薦名額的事。

     媒體人最喜歡這類黑料绯聞,聞着味兒趕來喝湯的報紙雜志越來越多,原本隻是其他國家文壇的一樁醜聞,現在卻成了法國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就這樣,日本的諾貝爾文學獎推薦人名額被黑事件在國内海外都瘋狂發酵着,甚至引動了不少世界文壇名宿的注意。

     2月8日。

     瑞典文學院。

     克努特·昂隆德迎着寒風快步走向學院主樓。

     路過門口的座右銘石碑時,他如往常一樣脫帽緻敬,駐足觀賞了三分鐘後,才重新出發。

     文學院的座右銘為“天才和鑒賞”,其任務為緻力于瑞典語言的純潔、健康和高尚,提高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

     自1901年負責頒發諾貝爾文學獎以來,更為世界公衆所關注。

     文學院一共有18名院士,全部為終身制。

     院士裡的13名由國王親自選定,其中有議員4名,大主教2名。

     其餘5名則由其他院士自行推選。

     十八名院士各坐一把有編号的交椅,終生固定不變。

     去世院士的缺額将由其他院士提名,秘密投票補選,然後經國王批準聘任,公布于衆。

     這十八人也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終身評委,是站在當下世界文壇最頂端的十八人! 這些年來,其實已經有不少國家和文人開始質疑諾獎的權威性和公平性。

     畢竟諾獎各個獎項的終身評委都是瑞典和挪威人,他們是否受到北歐各個政府的控制,北歐又是不是被西方強大政權與财閥操縱,誰也說不清。

     瑞典文學院作為諾獎評選機構的一份子,相對純粹和獨立,但也因為幾次有争議的頒獎行為而被诟病。

     克努特·昂隆德1983年當選院士,是十八人裡比較年輕的一個,他對文學有崇高的敬意和追求,一直希望把學院的座右銘發揚光大。

     這次世界各地推薦來的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的數量再創新高,一共297人,可見大家對諾貝爾文學獎的期待越來越高。

     這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得謹慎對待啊! 克努特·昂隆德和門衛打了招呼,門衛笑着說已經有不少院士就位,正在會議廳内審查推薦信和稿件。

     他一路來到大會議廳,還沒進門,就聽見不少熟悉的聲音在争吵和謾罵。

     你沒聽錯,不是讨論,而是潑婦罵街般的對噴。

     很多人覺得瑞典文學院的院士們都是文質彬彬,謙恭有禮的大學者,他們一定是坐在一起,圍成一個圈,對着如山的稿件,一邊叼着煙鬥,一邊在煙霧缭繞的室内各抒己見。

     大家可能會把想象中的文人高雅代入其中。

     而事實上。

     克努特·昂隆德推門而入,一本書直接沖他飛來。

     他連忙躲閃到一邊,幸好年齡不大,動作還算迅猛,換成幾個年紀大的院士,被砸中這一下,搞不好就得進醫院躺下了! “馬悅然,你這個@#¥%” “古奈爾·瓦爾奎斯特,别以為你是個女人我就會對你手軟.” “你們都是婊子養的狗,我” 難以入耳的污穢之語沖入耳膜。

     克努特·昂隆德無奈撿起地上的書籍,和一旁呆若木雞的保安解釋了一番,讓他注意,别讓這些高齡老頭老太真打起來。

     還有像這樣一生氣就亂扔書的行為也不可取。

     然後他便笑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和幾個關系還不錯的院士打了招呼。

     這些老頭老太很多還參加過一戰二戰,尤其是二戰時期,德國強勢入侵過挪威。

     經曆過戰火洗禮的老一輩就是這樣,有話直說,劍拔弩張真性情。

     不過他們吵歸吵,互相間的感情其實非常好,屬于那種平時罵罵咧咧,有事真會幫忙的究極損友。

     “早上好,克努特。

    ”挪威知名女作家,1978年當選院士的夏絲汀·艾克曼很淑女的和他進行了貼面禮,“好久沒見你來學院了。

    ” “早上好,夏絲汀女士。

    ”克努特笑了笑,又看向了還在争吵不休的馬悅然等人,“馬他們在讨論什麼,怎麼如此激烈?” 馬悅然全名約然·馬爾姆奎斯特,馬悅然是他給自己取的中文名。

     他是瑞典文學院唯一的漢學家,東方語言學家,畢生緻力于漢學研究和中國文學譯介。

     多虧他在,中國不少文學名著得以進入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們的視線裡。

     “他們在讨論法國遞來的推薦人名單呢。

    ”夏絲汀笑着回答道,“這次的推薦人裡,有一個竟然同時得到了奧德梅松和瑪格麗特的聯名推薦。

    ” “那兩位老師好像很多年沒有寫過推薦信了?”克努特回憶了下。

     夏絲汀點頭道:“是的,他們都很少幫人寫推薦信。

    而且最有趣的是,那個被推薦人是個日本的文學家。

    ” “法國國籍的日本人?”克努特訝然。

     “不,就是日本本土的文學家。

    ”夏絲汀搖頭道,“名叫北川秀,隻有二十五歲。

    ” “二十五歲?日本本土?被法國人推薦過來?那日本推薦來的是誰?”克努特瞪大了眼睛!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