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
新潮社的社長喜出望外,立即回答道,
“如果谷崎老師有需要,《新潮》任意一期,任意版面,任意篇幅,都能馬上騰給您的作品!”
下面的一群人聽到谷崎一郎的話後,也一個個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在北川秀接連鬥敗了有馬賴義、百田尚樹這兩個“天下一品”後,要說現在的日本文壇還有誰能穩壓北川秀一頭,他們能想到的人,也就隻有谷崎一郎了。
要是谷崎老師願意出山滅一滅北川秀的銳氣,壓制住河出書房這條剛擡頭的新龍,對他們而言,真是天大的好事。
“嗯我會先寫一封信給北川秀。
”
谷崎一郎并沒有徹底表态,他看過北川秀的,也打心底裡認可北川秀的創作能力。
如果對方願意老老實實的混資曆、混圈子,他甚至不介意在百年之後将衣缽傳授給他。
但北川秀與河出靜子非要一意孤行,硬是想做圈子裡最特殊的人,那他也不會慣着。
就先禮後兵一次,看看他們之後的表現吧!
沒過幾天,谷崎一郎可能重出江湖的消息就在日本文學界不胫而走。
有人如臨大敵,有人蠢蠢欲動,有人作壁上觀,而更多的目光則是投射到了北川秀的身上,大家都很好奇他會怎麼應對。
現在新潮社和谷崎一郎本人還沒放出準确消息,但小道消息的來源是竹田恒和父子,市古貞次等一衆文壇大佬也沒有出來“辟謠”,代表消息可信度極高。
這讓人愈發肯定“天下第一”真要出手整治那個把文壇秩序攪得一團糟的挑戰者了。
他們好奇這次北川秀會如同上兩次那般正面迎擊,和“天下第一”谷崎老師也拼個你死我活,還是選擇見好就收,避免與這位日本文壇第一人交鋒。
可惜自從河出書房宣布帶領大量作家退出日本文學學會,并四處公布學會黑料後,北川秀便一直縮在家裡,沒人知道他在幹什麼,幾大報社的記者登門求訪,也被夢子親自攔在了門外。
八卦小報由此開始肆意宣傳北川秀“怯戰了”,并試圖洗白日本文學學會,混淆國民視聽。
不過它們的行為才起了個頭,河出靜子便讓它們見識了一番,什麼叫财閥!
什麼叫霸氣!
任何敢抹黑北川秀,洗白日本文學學會的報社與出版社,在第二天就收到了河出書房的收購通知。
收購之後,河出靜子也不慣着那些人,直接以支付大量賠償金的方式,連老闆帶所有員工,一次性都開除了,并對業内揚言,誰敢繼續收這批人工作,誰就是和河出家作對!
在這些事上,河出靜子已經燒了好幾億円的錢,看樣子還會繼續燒下去,也從側面讓其他人見識了下河出家的底氣。
在她的父親河出明執掌大權時,河出家還隻是中下流财團,如今看,兩年的時間過去,河出家怕是已經穩穩成了中上流财團!
仔細一想也是,95年和96年,北川秀起碼給河出書房創造了超100億円的淨利潤,河出家本身還有投資團隊負責理财,100億兩年裡再生個十幾億毫無問題。
河出靜子這副願意把兩年利潤都砸進這件事的瘋勁讓許多人望而卻步,再也不敢接洗白日本文學學會的單子。
另一邊,諾貝爾文學獎推薦人黑幕的事也經由互聯網在日本國迅速發酵,許多原本并不關心文學界近況的國民們也紛紛加入了探讨序列。
因為諾貝爾文學獎的知名度極高,就算不怎麼的普通人也有所耳聞,所以此事的熱度在短短幾天便超過了許多大新聞,成為人們在街頭巷尾都熱議的大事。
如今日本文學學會隻能反複強調“推薦人名單是絕對不會對外公開的,所以一切所謂的黑幕都是謠言”。
反正推薦人名單已經送達了瑞典文學院,此後會由瑞典文學院的院士篩選出被提名人名單,然後再由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會評出最終獲獎者。
這個過程對全世界全程保密,被提名人名單也會封存50年,隻要他們一口咬死沒有洩露過推薦人名單,那網上的言論隻能是“謠言”。
除非百田尚樹拿獎了或者進入最終被提名人名單内,事情才會紙包不住火。
但到了那時,一個區區的北川秀有沒有被推薦,還會重要嗎?
要是百田尚樹沒拿獎,沒進被提名人名單,你們也不知道被推薦的日本作家究竟是誰呀,那學會這邊依舊可以“死鴨子嘴硬”。
這也是谷崎一郎選擇觀望一手的最主要原因——事情還沒到沒法收場的地步。
諾貝爾文學獎被推薦人黑幕事件在持續發酵時,河出靜子他們也沒閑着,趁着這波熱度開始大力宣傳起新年的第一期《文藝》,誓要借助改版之勢搶占一波純文學市場。
齋藤玲奈領着編輯部的員工們日夜加班,大家聽說了北川老師的遭遇後,一個個義憤填膺,加班的人數越來越多,幹起活來也十分賣力,絕不磨洋工。
看到此情此景,河出靜子這位大老闆也很大氣,直接大手一揮,給編輯部和發行部額外撥了5000萬円的預算,并發動全體員工及其家屬在各自的圈子裡進行大力宣傳。
即将畢業的東大北川迷妹團成員們也掉線回歸,憨頭憨腦的千鶴慧在自家的甜品店裡貼滿了最新《文藝》的海報,并要求店員們給每一個顧客說下諾獎黑幕事件;
小林知世在竹内治教授的默許下,以文學部在讀研究生、東大俳句研究學團團長等身份公開向學弟學妹們宣傳此事,并聚攏了數百名東大北川迷在左京區遊行示威,這幾天響應号召的大學生越來越多,遊行團隊還一度被電視台采訪直播過。
眼看整個東京都的大學都要淪陷,文部省終于坐不住了,時任文化廳廳長的町村信孝強硬喊停了遊行活動,但也同時以文部省的名義發文批評了日本文學學會的丢人醜聞。
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