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套組合拳下去,任何官方都吃不下。
這次群像新人賞早早就鬧出了各種争議,現在聽說還把獎項直接頒發給了一名純白紙新人作家。
這不正是天賜良機嗎?
看我怎麼把它往死裡噴!
森哲太郎摩拳擦掌,喝了一大口咖啡後立即翻開了面前的《群像》。
不得不說,五大純文學雜志裡,《群像》的美術設計确實獨一檔,看起來更像是一本時尚雜志。
直接翻到刊登了《且聽風吟》的闆塊。
前言介紹了此次群像新人賞的評選全流程。
這一塊内容裡還包含了評委們的長評,普通讀者一般會直接略過去看後面的正文,但評論家們不會。
因為從這兒起,他就可以找切入點開始怒噴了。
“這次的三十二名評委裡竟然有七名是來自文學界的泰山北鬥,居然還有竹内治這個‘古闆教授’,講談社是真花了血本啊。
”
森哲太郎掃了眼評委會名單,嘴角微微上翹,
“看來《群像》銷量下滑很嚴重,不得不寄希望于這次的新人賞來拉回人氣。
呵呵,可笑,看我怎麼把你們的心血粉碎!”
往後就是三輪評選的詳細流程。
當看到第二步的打分階段時,《且聽風吟》竟然拿到了平均97.2的高分,他嘴角都快裂開了。
開什麼玩笑!
他記得曆年群像新人賞獲獎作品拿到過的最高分好像是88.4分吧?
那部作品,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大島光的《我于過去中死亡》,當時面世後,一度被譽為50年來最優秀的新人新作。
而大島光也不負衆望,于去年摘得年度最暢銷作家的桂冠,成了現在《群像》的當家頂梁柱。
現在突然冒出一篇小說,一下子把最高分記錄提高了近10分!
《群像》是玩商業運作玩瘋了吧?
森哲太郎拿起鋼筆,立即在速寫本上寫下了對這個分數的評語:97.2分,意味着它可能拿到了不止一個滿分。
從各類文學獎誕生至今,我還從未見過有評委願意給一部作品打滿分,這種行為明顯就是對讀者的不負責。
試問,若是一部作品能達到滿分,豈不是代表它進無可進?
文學是一個在随着時代進步而不斷進化的東西,誰的作品都不該被打滿分!
發洩完畢,森哲太郎繼續往下看。
後面就是評委們對《且聽風吟》的千字長評。
村松友視:“...描寫很有真實感,但有時又像通過魚眼鏡頭、薄膜或顯微鏡的鏡頭看東西一樣,有奇妙的變形味道,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
安原顯:“主人公到底是怎樣的男性?讀後的印象非常淡薄。
空白是可以的,但要給讀者留白才行。
讀完小說,我隻有在遊樂園乘遊覽車的印象。
”
竹内治:“将漫長歲月中的事物濃縮成簡短的故事,這一手法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中發揮了效力。
而在《且聽風吟》裡,我看到了類似的技法,但更為出色的是,他還融入了時空扭曲、荒誕虛構等魔幻現實類的寫作手法...”
“搞什麼東西?三十二位評委裡隻有一個不喜歡這篇小說嗎?而且還是《群像》的副主編。
怎麼看都像是為了湊一個差評而寫出來的。
”
森哲太郎撓了撓頭,按照他以往的經曆,若這篇小說有商業運作痕迹,為了自己的名聲,那些特邀評委雖然不會在打分階段給低分,但在後面的自由長評裡一定毫不留情。
就算不給差評,至少也是個中評。
以此隐晦的表達自己的真實看法。
問題是,這些泰山北鬥給《且聽風吟》的長評,好評程度甚至高于《群像》編輯部的内部編輯!
這出倒反天罡是怎麼回事?
森哲太郎百思不得其解,隻好将目光投向正文。
然後沒多久,他就淪陷了。
幾乎是一口氣從開頭一路看到了結局。
翻到最後一頁,戛然而止時,森哲太郎明顯感覺到有一種怅然若失的情緒在心底蔓延。
好孤獨,又好治愈啊。
看完後,他才發現速寫本上依舊隻有最初的那句評語。
整個過程中,他都在忘我的看小說,完全忘記了自己的本職工作。
這還是第一次。
以往都會逐字逐句找能噴的點,可這篇小說......
實在要說有什麼缺點的話,大概是隻有4萬6千字的篇幅,太短了!
明明感覺他可以寫更多啊。
為什麼就停了呢?
森哲太郎懊惱的靠在座椅上,腦海裡亂糟糟的。
原本這個時候,他該開始醞釀情緒,想想怎麼噴才能吸引讀者們的視線。
可現在,他的腦子裡隻有一個疑問:且聽風吟,風到底說了什麼?
森哲太郎忽然想起什麼,馬上坐直,往後一翻,果然有原作者北川秀的獲獎感言。
“要說我為什麼想寫小說,好像是一次回家時被女友的閨蜜狠狠指責了一番。
看到為我默默付出一切的女友,閨蜜的話就好像被打飛的棒球般狠擊在了我的腦袋上,讓我腦袋裡突然冒出一個念頭:寫小說!”
“該死,一部足以問鼎日本文壇的小說的誕生,怎麼會是這麼潦草的原因啊!”
森哲太郎哭笑不得,這位北川老師還真和小說裡的“我”一樣随性率真,挺接地氣的。
還有那個不知名的女友閨蜜,喂,你知道嗎?
就是你的一番指責,讓日本文壇誕生出了一名足以載入史冊的純文學作家啊!
還真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森哲太郎将剩下的咖啡一口飲盡,果斷把速寫本上的那句幼稚評語給劃掉了。
就這一次吧,和那些主流評論家們一樣,把贊美的詞語不留餘地的奉獻給它。
它值得這些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