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七十九章:崇祯十四年

首頁
     “不過,攻下了松潘、洮州兩衛之後,李自成便沒有再度出擊。

    ” 陳望沉下了心神,他知道為什麼李自成不再出兵,也想清了為什麼李自成會選在這個時候出兵松潘、洮州。

     大概率是因為這個時候青海蒙古正厲兵秣馬,準備進攻藏巴王朝。

     李自成既然和青海蒙古締結着聯盟,應該也要派兵出戰。

     而作為交換,李自成則是借取了青海蒙古的兵馬,同時聯絡松潘、洮州兩衛的羌族土司,襲擊了松潘、洮州兩衛,占下地盤作為基業。

     有着對于曆史的了解,雖然沒有關于西北的太多的信息,但是大緻的情況還是被陳望推測了出來。

     不過孫傳庭明顯是不知道這些内情,所以對于西北仍然是憂心仲仲。

     “張獻忠還在逃亡,而遼東那邊情勢也不容樂觀。

    ” 孫傳庭搖了搖頭,神色顯得極為憂慮,歎息道。

     “昨天抵達水畔,朝廷便傳來了一封秘報。

    ”    “建奴在在錦州城外築起座營壘,環城相列,在營壘外深挖壕溝,樹起栅木,各營間又挖深壕相連,如今的錦州城已是被圍得水洩難通。

    ” 孫傳庭每說一句話,聲音便更沉一分。

     “錦州外城因為城内蒙古兵馬叛降淪陷,錦州兵馬如今已經是退入内城防守,建奴補護城河,毀壞城牆,祖大壽傳信入京,言稱錦州外援給養都斷絕,僅剩三月左右的糧食。

    ” “朝廷現在正在議論,如何救援錦州。

    ” “遼東大戰,就在這兩月之間……” 如果說李自成侵入松潘、洮州,隻是讓陳望感覺有些意外。

     那麼現在孫傳庭所說關于遼東的情報,則是讓陳望心中生出了冷意。

     蝴蝶的翅膀再度煽動,他的到來,引起的變故正在逐漸的增多,越來越多的事情已經脫離了原本的軌道。

     陳望清楚的記得松錦之戰的爆發是在三月,錦州的外城淪陷。

     而現在錦州外城卻比曆史上淪陷早了兩個多月的時間。

     陳望皺眉深思,他有一個推想。

     松錦之戰進度被推前,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清軍在戊寅之變的南掠,得到的收獲不多。

     清軍為了彌補這一損失,所以加快了進攻的速度和烈度。

     “張獻忠雖然仍在逃亡,但是左将軍領兵在後,掀不起多大的風浪。

    ” 看着愁眉不展的孫傳庭,陳望猶豫了片刻,上前了一步,說道。

     “至于遼東那邊……” “我等身處南國,距離遼東數千裡之遙,就算是想要援助也是有心無力。

    ” “我們能做的,也唯有相信九邊的軍将,能夠穩住局勢。

    ” 雖然已經是明知松錦之戰的結局,明軍的勝算不足兩成。

     但是如果能選,陳望還是希望明軍能赢。

     松錦隻要一敗,十數萬大好的漢家兒郎,将會葬身邊野…… 山海關外的一切,都将歸屬于清軍之手。

     日後再想要将其收回,就需要花費十倍乃至百倍的力量。

     就像是被兒皇帝石敬瑭送出的燕雲十六州一般,難以收複。

     勁風鼓蕩,卷起征袍萬千。

     孫傳庭閉上了眼睛,但是眉宇間的愁容卻仍然揮散不開。

     “陳望……” “我想問你一個問題。

    ” 孫傳庭轉過頭,目視着陳望,他的聲音沙啞,緩緩說道。

     “督撫請問,望,知無不言。

    ” 陳望雙眉微低,恭敬的回答道。

     “你覺得……我大明……當真是氣數已盡?” 陳望想過很多的問題,但是唯獨沒有想到孫傳庭居然問出這樣的問題。

     陷阱? 這是陳望内心的第一想法。

     莫非是孫傳庭通過蛛絲馬迹察覺出了什麼。

     陳望下意識的握緊了腰間的雁翎刀,目光也随之向着兩側掠去。

     周圍上百的甲兵,大半都是孫傳庭的親衛,他隻帶了陳功和七八名親衛。

     若是孫傳庭,想要…… 不對…… 陳望很快反應了過來。

     孫傳庭應該沒有察覺。

     就算察覺,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拿下他。

     大戰将起,軍中任何變故都不能發生。

     到底是久經沙場,短短的片刻,陳望已經是想明白了關竅。

     擡起頭,迎着孫傳庭的目光。

     陳望也确信了孫傳庭的這一問題,并非是什麼設下的陷阱。

     因為,在孫傳庭的眼眸之中,陳望卻是沒有看到往昔那般的銳氣。

     有的隻是惆怅,有的是隻是憂慮…… 還有……哀傷…… 雖然隻是過去年許的時間,但是孫傳庭卻似乎是變了一個人。

     原本的孫傳庭銳氣迫人,不過隻是一省之巡撫,卻敢與當時聖眷正隆作為兵部尚書,内閣首輔的楊嗣昌針鋒相對。

     行事向來雷厲風行,銳意進取,比起盧象升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看着眼前與昔時幾乎判若兩人的孫傳庭,陳望突然想到起了一首詩。

     一首後世人寫給孫傳庭的詩。

     得失誰算尋常事,揮劍斬卻家國愁。

     孫傳庭和盧象升一樣。

     在走到絕境之時,明知事不可為,而仍然為之。

     他們是中國曆史上,最正統的文人形象,最正統的君子形象。

     仁、義、禮、智、信。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他們傾盡全力,欲要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将傾。

     但是,最終…… 他們還是失敗了…… 大廈将傾,豈是一木能支? 狂瀾将倒,豈是一人可挽? 大明積弊已久,早已是病入膏肓…… 河風愈急,哪怕是身穿冬衣,仍然讓人感到冰寒刺骨。

     陳望沒有回答孫傳庭的話。

     從孫傳庭的眼神之中,陳望已經明白了一切。

     這個問題,他不需要回答。

     因為。

     孫傳庭。

     他的心中。

     其實早就有了答案。

     “傳我軍令。

    ” 孫傳庭擡起了頭,重新握緊了腰間的雁翎刀,他的眼神逐漸變得堅定了起來。

     河風冰冷,吹起層層波瀾,散入遠方天地。

     帶着孫傳庭堅定的聲音,一路傳向遠方。

     “渡河。

    ” 太久沒有寫作,可能行文節奏之類的有些問題,大家要是有什麼覺得有什麼寫的不太好的地方,可以在評論指出來,我會加以改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