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六十八章:軍器

首頁
    陳望如今的嫡系自然是漢中鎮一系的人馬。

    按照編制又分為營兵和衛軍。

     當初設鎮的時候,定的兵額是一萬三千四百人,不過這是紙面上的兵額。

     實際上陳望直控的漢中鎮營兵,在曆經了幾次擴軍之後,總人數自然不止這麼一點。

     原先一直沒有擴張是受限于軍資不足,但是在進入河南,得到了大量的銀錢之後,現在這個問題早已經是蕩然無存。

     在河南的時候,陳望就在當地招募流民,開始擴充軍隊。

    陳功在漢中府擴招的營兵,也是在陳望的授意之下擴編。

     現在漢中鎮雖然還是五營,但是鎮下的營兵實際上早已經超過了兩萬人。

     陳望直領的正兵營有六千人,增加了一千人。

    陳功和周遇懋兩人麾下的援兵營也都得到了擴充,現在共計有七千多的兵馬。

     黃龍和張二兩人麾下的遊兵營原先一共隻有三千的兵額。

    但是現在兩人麾下實際上總兵力已經是達到了四千人。

     而且這還是在陳望帶走了他們兩營麾下兩司一千人騎兵的情況下。

    如果将陳望帶走的兩司騎兵算上,光是黃龍和張二兩人麾下的遊兵營,總兵力就達到了五千人。

     算上新募的五千營兵。

    現在僅漢中鎮一鎮,就有軍兵共計兩萬兩千人,超出了原有的兵額将近萬人。

     不過陳望并不打算将帶走的兩司騎兵重新還給黃龍和張二。

    這兩司的騎兵是整編了黃龍和張二當初麾下所有的兵馬,甄選出來的精騎。

     黃龍和張二兩人雖然不是人物,身上也有背主求榮的黑點。

    但是原先這些跟随着他們的兵馬,都是闖軍中精銳中的精銳。

     在精銳之中選精銳,一共選出了一千人。

    這一千人無不是技藝精湛、骁勇善戰之輩。

     在查問背景的時候,幾乎七成以上原先都是邊軍出身。

    這一千騎兵原先是黃龍和張二的依仗和軍中的骨幹,将這一千騎兵從黃龍和張二麾下分離,無疑是會大大削減了他們對于麾下兵馬的掌控和實力。

     而陳望需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因為隻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控黃龍和張二。

     分離的理由,陳望在最初的時候就已經是想好了。

    他準備将現下所有的精銳騎兵整編起來,單獨設立為一營。

     當初收到羅汝才軍令讓他南下的時候,他從各營之中召集騎兵南下,就是為了集中力量,削減附從,更好的掌控歸附的兵馬。

     張二和黃龍兩營陳望一共抽了一千人,後面歸降的王國甯也抽了五百的精騎,都是這個原因。

     新編的騎兵營,一共有三千餘人。

    另外的一千餘人是從淳化開始便一直跟随着陳望的遼騎,還有在漢中時征召甄選而來的騎兵,這一部分大概有一千餘人。

     還有五百騎則是原先隸屬于陳洪範麾下的家丁,陳洪範在被免職之後,将大部分的家丁都托付給了陳望。

     新編的騎兵營,陳望準備将其作為近衛營,由他親自統領,趙懷良作為副手,協助統管。

     正兵營以步兵為主,也是陳望親自統管,胡知義作為中軍遊擊,協助統管。

     将軍權牢牢的握在手中,這一點很重要。

    現在陳望的手中實際上有一騎一步,近衛騎兵營三千,正兵營除去了被調出的騎兵,還有五千人。

     兩營的兵馬,共計八千人,直接受陳望管制。

    加上新編的近衛騎兵營和新練的一營。

     現在的漢中鎮實際不止是五營,而是七營。

    七營共計兩萬兩千人,還有漢中府内的九千衛軍,共計三萬一千餘人。

     這就是他現在的基本盤。

    陳望掃視着文書上關于各營的記載,心中也有了定計。

     “軍器局那邊的情況如何?”依照現在的情況,三萬多的人數已經是足夠應付後續的情況,人數再多,就不好隐藏,也不好管理了,而且花銷也會随之而增加。

     雖然從河南得來的大量的銀錢,暫時緩解了燃眉之急。

    但現在的開支比起收入還是要多出一些,坐吃山空并不可行。

     而且無節制的擴張軍隊的數量,不去注重質量,無疑是取禍之道。

    武備的好壞至關重要,是影響着軍隊戰力的重要因素。

     人數是一方面,武備也是一方面。

    這麼多的兵馬,武備如果跟不上,戰力再強也強不到哪裡去。

     “我記得今年二月的時候,唐世平傳來消息,說是已經可以用水力打制盔甲,制作甲片?”陳望将文書放在桌面之上,按着文書轉頭詢問陳功。

     “大哥記得不差,薄先生将大哥說的水力鍛錘已經是完善好了,軍器局的盔甲廠内修了不少的水力鍛錘。

    ” “原先制作明甲一副需要九十個工,現在做一副甲隻要四十工,足足減了一半多。

    ”軍器局的事情向來都是重中之重。

     在漢中府時,陳功呆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軍器局裡,對于軍器局内的情況自然是再清楚不過。

     一個工就是指一個工人忙碌一天,九十個工一副甲的意思,就是指制作一副甲胄需要一名工人工作九十天。

     如果多個工人同時制作,自然是會完成的更快,但是所用的工是不變的。

     因此一般在說制作時間的時候,都是說多少的工。

     “不過大哥說的那種,要一次性沖壓做出的那種胸甲,薄先生說還需要一些時日改進和完善。

    ”對于漢中衛軍器局的投入,可以說是如今陳望領下最大的一筆開支。

     如今的漢中衛軍器局的體量早已經不是最初的時候可以比拟,工匠的總人數原來的兩百餘人變成現在的一千餘人。

     随着規模的日漸擴大,原先的制度也不再适用。

    現在的軍器局已經是被分成了三廠:武器、甲胄、火炮。

     各項武器由專門的工廠負責制作。

    除去工廠之外,武器實驗室和研究所也建立了起來,由薄珏負責管理。

     工廠内的學徒學校也建立了起來,開始系統化的培養工匠。

    軍器局目前的地址還是原先的一開始設下的漢中衛右千戶所境内。

     不過卻已經不是在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