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六十六章:侯恂

首頁
    戰鼓聲宛如雷霆般震響,回響在襄陽城内的大街小巷之中。

    城牆之上先登的明軍已經是和城牆之上的守兵短兵相接。

     喊殺聲震耳,血腥味刺鼻,一面又一面的旌旗在江風之中不斷的搖曳。

     襄陽的攻城戰已經持續了十四日的時間。

    十四日的時間,城外共計丢下了三千餘具屍體。

     但是仍舊止步于襄陽的外城,雖然幾次登上城頭,但是都被襄陽城内的守軍頑強的打退。

     這三千餘具屍體,自然不全都是湖廣六營的軍兵。

    陳功和周遇懋麾下的援兵營也在圍攻襄陽的序列之中。

     身為主将,最為忌諱的便是厚此薄彼,這樣極易折損軍心,損傷士氣。

     所以陳望并沒有将自己麾下的漢中軍置于安全的位置。

    而且,早在開始讓陳功和周遇懋來援的時候,陳望就已經是提前通知了他們。

     讓他們帶一半的老卒,另外的一半則是帶那些剛剛完成的訓練的新兵過來,拿襄陽作為練兵場。

     而左良玉那邊進攻的方位是南城,出戰的主力是王允成和劉國能和馬士秀三部。

     還派了他的兒子左夢庚領着兩千餘名軍兵加入了圍攻的序列。

    因為提前的通氣的緣故,所以同樣也是派遣新兵參與攻城,将襄陽作為磨刀石來用,各營輪番連續進攻。

     襄陽城的圍城戰仍然在繼續,并沒有因為此前慘重傷亡而松懈半分。

    前線慘重的傷亡,也并沒有能夠讓那些徘徊在襄陽周邊的流民不敢參軍,相反每一次當募兵的軍官走到聚集地時,周圍很快就會被圍的水洩不通。

     戰死者下發的撫恤是白花花的大米,可以活命的大米。

    幾個大規模的流民營地,陳望都已經是派兵介入了管控,保證了基本的秩序,保障了這些撫恤的白米不會被搶奪。

     而且也不單單都是戰死,也有拿了戰功,騎乘着高頭大馬,前呼後擁的軍兵返回營地,他們的家小也都被接入了明軍的營地。

     襄陽城外的這些流民,本就是因為活不下去才背井離鄉一路逃荒而來。

     原本依靠着襄陽城,做一些活計和雜役,還有官府的赈濟,勉強能夠活下去。

     但是随着襄陽城的失陷,城池被流寇所把控,這種生态秩序就開始失控。

     張獻忠在初時發了大量的錢糧募兵,又開倉放糧,給予赈濟,讓襄陽城外的流民都得了好處,讓城外的流民有了一條活路。

     不過這僅僅是解了燃眉之急,因為襄陽城外的流民并沒有恒産,沒有固定的生計,就像是無根之萍一樣。

     張獻忠離開襄陽城後,李定國收攏防線,招募流民守城,但是并沒有将所有的流民都招入襄陽城中。

     襄陽城外還是由不少的流民被留在了外面,而且多是拖家帶口的人。

    那些孑然一身的青壯大多不是提前被張獻忠募走,就是被李定國招攬入了城。

     這些時日以來,原先張獻忠發出的糧食,雖然解了燃眉之急,但是随着存糧的日漸減少,而襄陽城仍然大門緊閉,很多營地都已經開始有了恐慌的情緒。

     就在這個時候,漢中軍的募兵官到了,這無疑是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落水受難的人,哪怕是看到一根稻草,都會毫不猶豫抓在手中,更何況是一根浮木。

     紫蓋山上,陳望站在山頂的樹蔭之下。

    遠處,被漢水環繞着的襄陽城,不時傳來震響聲。

     嗡嗡的呐喊聲哪怕遠隔數裡之地也能夠隐約聽見。

    慈不掌兵,戰争沒有不死人的。

     多年的戎馬,早已經是讓陳望的心變得堅硬。

    戰陣之上刀槍無眼,遼東陳胡兩氏跟着他征戰的族人都多有傷亡,更何況是底層普通的軍兵。

     能做的,隻有是不辜負他們的犧牲,繼續向前前行。

    保障所有的撫恤都能發放到位,妥善的安置戰死者的家眷,為麾下的軍兵們免除後顧之憂,不至于流汗流血又流淚。

     山風陣陣,消散了難熬的暑意。

     “左良玉走了。

    ”陳功的聲音從後方傳來,陳望并沒有轉頭,山下的情況他自然是已經看到了。

     前不久左良玉收到了侯恂調令後,也來營中跟他提前說明。

    侯恂已經是從北方到了南方,不過卻沒有如同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