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四十六章:混亂

首頁
    念忠臣,國危思良将。

     萬幸有陳望在,河南的局勢并沒有再繼續惡化。

     有各鎮那些不堪大用的驕兵悍将作為對照,陳望在崇祯的眼中自然就顯得極為順眼。

     陳望在洪承疇、孫傳庭、楊嗣昌幾人麾下任職多年,一次都沒有出現過不聽号令,很多時候都是擔任着救火隊員的職責,一直都是忠心耿耿。

     念及此處,崇祯緊皺的眉頭也是放松了下來,精神也是同樣好了許多。

     「遼東那邊,如今局勢如何,可有什麼消息傳來?」 崇祯定了定神,河南的局勢目前還算穩定,相比之下遼東 就很不确定。

     王德華神色有些難堪,但還是回答道。

     「回禀皇上,這些時日建奴沒有什麼大的動作,并沒有發起進攻,還是和之前一樣盤踞在義州一帶,就在周邊活動。

    」 「祖總兵傳來消息,建奴……」 王德華停頓了一下,先是看了正在閉目眼神崇祯一眼,而後才帶着有些不确定的口氣接着說道。

     「建奴好像是準備在義州一帶築城。

    」 「築城?」 崇祯的眼睛緩緩的睜開,目光也随之看向了王德華。

     「對,祖總兵傳來的軍報上說的确實是築城。

    」 王德華點了點頭,他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和崇祯也是一樣的反應。

     崇祯眉頭緊鎖,對于軍事他不太了解。

     在聽聞建奴沒有發起進攻,而是在義州築城的時候,他隻感覺疑惑不解。

     「在義州築城,能有什麼用處?」 王德華沉吟了片刻之後,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奴婢不太知兵,具體的也不清楚,據祖總兵來信是說,建奴在義州修城,是想要先行建立一個補給的地方,以方便囤積兵馬糧草。

    」 「等到建奴建好了義州城,恐怕就要大軍壓境,來攻打錦州,請求皇上調撥軍糧器械北上支援。

    」 崇祯眉頭再皺,眼眸之中閃過了一絲無奈。

     「錢糧錢糧,又是錢糧,朕哪裡給他們變來這麼多的錢糧。

    」 崇祯的聲音低沉,語氣之中也帶着些許的怒意。

     「每年支出上千萬的遼饷,北地的建奴卻是越打越強,遼東的土地卻是越來越少。

    」 「每逢戰事,又上報請求增派軍糧器械,加派軍饷銀錢,這上千萬的遼饷,到底去了哪裡?!」 崇祯的眼神清冷,怒火中燒。

     「不給,讓他祖大壽自己去想辦法!」 他早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剛剛登基,不通政事的藩王了。

     理政十三年的事情,他早已經是清楚了很多朝廷和軍鎮之中的秘密。

     吏治腐敗,軍鎮糜爛,這些問題,崇祯全都清楚。

     但是如今積弊已重,很多時候,就是想改也是有心無力。

     就像京營的問題,崇祯全都清楚,但是牽扯的利益實在是太多。

     到現在,京營也沒有徹底的得到整頓。

     隻有新練的勇衛營,還算得上是一支軍隊,算上的一份戰力。

     想到勇衛營,崇祯的神情稍微緩和一些。

     南下平叛的勇衛營,接連立功,進剿有力,确實是讓他心中稍微舒服了些許。

     手中有一支直屬的強軍,确實是讓人能夠心中安定。

     崇祯冷聲喝罵的時候,王德華就站在一旁,宛若泥塑木胎一般。

     這種時候,沉默就是最好的應對方法。

     遼饷,到底為什麼每年支出上千萬兩,其實大部分的人,都很清楚…… 崇祯也并沒有罵久,在罵了一會之後,便停下了言語。

     沉默了良久之後,崇祯的神情顯得頗為頹廢,聲音也比起之前更加的低沉。

     「答應祖大壽的請求,内閣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 剛剛的話也隻是氣話罷了,遼東,崇祯自然是不敢放棄。

     對于祖大壽,崇祯的心情其實也是極為複雜。

     一方面他痛恨于祖大壽不聽诏令,很多次陽奉陰違,将遼鎮變成了自己的私鎮。

     但是另外一方面,祖大壽确實一直在遼東鎮守,拼盡全力抵擋着建奴的進攻。

     世界并非是非 黑即白的,很多時候,人和事,都是極為複雜的。

     大淩河一戰,光是看那塘報之上一行行的冰冷無情的文字,都足以讓任何的人動容。

     「遼東的事情,等到有所變化之後,再送到暖閣裡來,平常事就由内閣來處理。

    」 崇祯揮了揮手,遼東的爛攤子已經持續了數十年之久,窟窿越來越大,想要解決,在内部根本無從下手。

     崇祯不是沒有試過,但是代價就是邊事越發的糜爛,建奴越發的壯大。

     遼鎮一家獨大的時間實在已經太久。

     隻是九邊各鎮,沒有幾鎮能夠争氣,與建奴作戰,皆是敗多勝少,甚至連守城都沒有辦法守住。

     盧象升當初在任之時,宣府、大同、山西三鎮倒是一番革新的氣象。

     但是盧象升卻是在關鍵的時刻,非要和他這個皇帝對着來,不聽他的诏令。

     崇祯臉上陰晴不定,盧象升是個人才,他很清楚。

     如今陳新甲任宣大總督,确實沒有盧象升做的那般好,隻能說是中規中矩。

     隻是斥責的诏令已發,而盧象升還有兩年多的服喪期,就是想用他,現在也不好去用。

     在這個時候,崇祯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孫傳庭。

     想到了孫傳庭昔日在平台的奏對,想到了孫傳庭在出征之時的慷慨激昂,想到了孫傳庭在青山關傳回的那一封決絕的奏折。

     但是很快,心中的怒火還是壓倒了崇祯腦海的那一絲清明。

     崇祯已經是認定了孫傳庭稱病辭官是推诿責任,罔顧他的信任,他不想再用孫傳庭,起碼暫時這段時間不想再用。

     崇祯放下了手中的茶杯,他的眼簾低垂。

     遼東的問題必須要解決,崇祯已經是想明白了一切。

     要想解決遼東的問題,那就不能從遼東出發,要從其他的地方另辟蹊徑。

     隻依靠遼鎮的兵馬,遼鎮的兵馬便會越發的驕縱,他們要求的饷銀便會越發的巨大。

     所以這些年,崇祯一直都在盡可能的加強九邊其餘營鎮的戰力。

     之所以答應楊嗣昌征收練饷,抽練各地邊軍,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

     而這一次他力排衆議,讓陳望編練在河南整頓軍務,恢複各鎮,操練新兵,也是同樣的原因。

     免費閱讀.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