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三十一章:渾水

首頁
     胡知義看着身前的沙盤,搖頭道。

     他們現在得到消息的已經晚了,再過六七日的時間,恐怕開封城已經是被萬民軍的主力團團圍住。

     從汝州出發,他們不能走鄭州一線,必須要繞道通行,因為這些地域都是萬民軍所掌控的範圍,很多地方也适合伏擊。

     “所以,我們要在汝州分兵。

    ” 早在收到洛陽城陷的消息之後,陳望便已經是預料到李岩大概率要轉進開封,因此心中早有腹稿。

     “分兵?” 胡知義眉毛微挑,不明白陳望話中的意思。

     農民軍如今聲勢如日中天,正是勢力極盛之時。

     而他們兵力薄弱,僅有兩萬餘人出頭,這種情況分兵隻會使得自己的兵力更加薄弱,更加處于弱勢的地位。

     “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

    ” 陳望揮了揮手,壓住了衆将心中的疑惑。

     “開封府城必須要救,無論如何也要救援,而且要越快越好。

    ” “所以這一次馳援開封,我會親自領隊,除去湖廣兵馬之外,其餘諸營集中騎兵合營,由我統領馳援開封。

    ” 救援開封,事關政治。

     隻要在開封城内露了臉,必然會在崇祯那邊的印象再好數分。

     接下來很多事情,也都将會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

     而且,最為重要的事情。

     李仙風無論會不會死在戰陣之中,都沒有辦法再在河南巡撫這個職位上做下去。

     陳望之所以要親自領兵趕赴開封,另外的一個原因,就是要在這個沒有河南巡撫的真空期,執掌整個河南的軍事。

     兵貴神速,步兵行動遲緩,根本來援不及。

     唯一能夠趕得上開封之戰,确實也隻有騎兵入援這一條路。

     “總鎮……” 趙懷良神色嚴肅,上前了一步,皺眉道。

     “諸營騎兵集中也僅有三千餘騎,而李岩麾下如今擁衆超過二十餘萬,總鎮帶領三千騎兵入援開封,一旦……” 趙懷良的話沒有說完,但是所有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張二和黃龍兩人此時也上前勸阻。

     他們和趙懷良一樣持反對的意見。

     開封怎麼樣,他們根本毫不關心,重要的是陳望這顆大樹可千萬不能有什麼閃失。

     在陳望麾下聽差的這一段時間,張二和黃龍也是好不容易過了一段時間的好日子。

     麾下兵馬比起往昔簡直就是改頭換面,一件件新式裝備列裝,一份份軍饷每季都是足額發放,這樣的神仙日子,哪裡能夠找得到。

     “你們放心,我既然敢去,便是有萬全的把握。

    ” 陳望自然是不能說自己知道開封不會陷落,所以才去開封做做樣子。

     “若是急行軍的話,騎兵三日時間便可以趕赴開封。

    ” 胡知義并沒有勸谏陳望,這麼久下來,他很清楚陳望每一次的抉擇都是出自深思熟慮。

     因此胡知義現在隻是在思考計劃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

     “路途之上可能會有小股流竄的賊兵,應對這些賊寇,可能需要保存戰力,不過也隻需要四日,這樣算來時間确實足夠。

    ” “無妨,不過一群跳梁小醜,又能掀起什麼風浪?” 陳望毫不在意沿路的這些的賊匪。

     河南的局勢,陳望自然清楚。

     這些小股的土寇和流賊,根本就造成不了多少的危險。

     有着上一次急行軍入川的經驗,這一次奔馳入援開封隻會更加的簡單。

     他麾下的三千騎兵裝備精良,人皆雙馬甚至三馬。

     要想單憑着這三千騎兵擊敗數以十萬計的萬民軍,确實是癡人說夢。

     但是全身而退并非是什麼難事。

     李岩起勢于河南,麾下的兵馬大多也都是河南出身,弓馬娴熟者極少。

     這一點在之前的汝州之戰時,讓胡知義指揮作戰的時候,陳望便已經是将其底細觀察的一清二楚。

     “總鎮既然領兵馳援開封,那我等進往何處?” 此前陳望所說分兵,又說自己北上馳援開封,那麼他們必然是有其他的任務。

     “餘下各營由你直領,北上直入洛陽府内,先重新收複洛陽、偃師、鞏縣等地。

    ” 陳望轉頭看向胡知義。

     收複洛陽,也是功勞,多少能夠挽回一些朝廷的顔面。

     不過這并非是陳望讓胡知義領兵北上洛陽的原因。

     “李岩帶領萬賊軍大部往東進犯開封,但是應當還有不少的賊寇徘徊在洛陽府内各地。

    ” “伱的任務,就是平剿洛陽府内的萬賊軍的殘黨,重建洛陽府内的秩序。

    ” 陳望的話說的很隐晦,但是胡知義卻已經是明白了陳望話裡的潛在意思。

     “總鎮盡管放心,末将明白。

    ” 在鄖陽府的時候,陳望也說過同樣的話。

     所謂的重建秩序确實是重建秩序,隻是建立起的,是他們漢中鎮的秩序。

     鄖陽府當時接連遭受兵禍侵擾,官宦士紳大量被殺,很多的田土都成了無主的荒地,很多的礦産資源也都沒有了主家,很多地方也都處于權力的真空期。

     在朝廷還沒有派人到來接管的時候,就是最好的運作機會。

     張二和黃龍兩人眼前也是一亮,他們也很熟悉陳望所說的話。

     因為當時在鄖陽府的時候,他們就處理過很多類似的事情。

     很多的富戶地主,大族豪強會聯合起來,結寨自保,甚至建設類似堡壘一樣的建築,也就是塢堡。

     明時很多東西都規格的限制,比如縣、州、府各級的城池城牆高低是多少都有嚴格規定。

     塢堡自然是違規的建築。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多事情民不舉官不究。

     就像是規定了各個階級都應該穿戴本階級的服飾,不然就是僭越。

     但是随着條律的寬松,很多規定早已經成為了紙面上的虛言。

     加上一些宗族在鄉土勢力強盛,說一不二。

     實際上塢堡和大寨都是廣泛存在的事物。

     他們在鄖陽府的時候,可是打破過不少這樣的塢堡和大寨。

     當然。

     用的,自然不是漢中軍的旗号……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