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一十八章:失控

首頁
     陳望的目光從衆人的臉上悄然掃過。

     接連轉戰本就使得一衆軍将疲憊不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還未休息一兩日的時間,便又傳來征伐的軍令,根本沒有半刻的喘息時間。

     但是一起卻也是容不得他們拒絕。

     軍令如山,不可違逆。

     衆人的心中對于這樣的事情也隻能是選擇無奈遵從。

     哪怕是常被征召的土兵将校臉上也是露出了無奈之色。

     馬遠山和馬玉瑛兩人對視了一眼,眼眸之中滿是無奈,一衆将校也是忍不住議論了起來。

     陳望心中了然卻不動聲色,并沒有在這個時候強行壓下議論的衆人,一直到衆人議論休止之後,才重新開口發令。

     “大戰剛止,未得休息,便又要拔營,此間辛苦我雖知曉,但是卻也無辦法。

    ” 陳望緩緩開口,将衆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自己的身上。

     明末這個時局動蕩的年代,各地叛亂不斷,流寇蜂起盜賊良多。

     安穩是真正的奢望,朝廷這種調兵辦法很多時候确實是無奈之舉。

     但是正是因為這樣,明軍大多時間來往奔波,疲于奔命以緻于兵敗身死,從民變起始以來,此類事迹早已經是稀疏平常。

     文官頤指氣使,将武将視為豬狗,随意調遣,更不用提更下一級的軍兵了,欠饷短糧都是常态。

     造成這一切的,正是文武失衡帶來的災難性影響。

     明朝以武立國,北逐蒙元,收複河山,在初時武臣勳貴的地位極高,是以武尊文卑。

     當時的明朝雄心壯志,意圖盡滅蒙元,複盛唐之榮光! 若非是因為元末連番的混戰,緻使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明軍絕對能夠走到更遠的地方。

     一直到朱祁鎮時期,哪怕是國勢因為内戰幾經衰退,但是邊疆的将校仍然雄心勃勃,如果當時的明朝能出一位同樣擁有雄心壯志、才情卓越的雄主。

     明朝可能就此踏上盛唐的道路,一路向外擴張。

     隻可惜,明朝沒有迎來一位雄主,而是迎來迎來一位荒唐至極的昏庸之主。

     土木堡一戰,直接導緻了明朝的文武失衡。

     在這種文武失衡的大環境下,文官占據主導,而武臣地位低下,軍兵毫無尊嚴可言,比起豬狗甚至都還不如。

     百年以來,武臣軍兵的地位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是越發的低下。

     但是随着關内關外的動蕩戰事,武臣越發的重要,軍兵也越發的重要。

     文尊武卑的情況卻沒有因此得到多少的改變,甚至還愈演愈烈。

     陳望很清楚這一切的一切,都将會悉數成為苦果,回報過去。

     “軍令如山,不容違逆,軍情如火,各營即刻回營整理準備行軍,明日四更造飯,五更拔營,南下川東。

    ” 陳望下完了軍令,沒有繼續停留在将台之上,而是返回了行營之中。

     在将台之上,從一衆将校臉上的無奈之中,陳望看到了更多的東西。

     有不甘、有痛苦、還有憤怒。

     尤其是憤怒,陳望需要的便是這一股憤怒。

     這些存在于衆人心底裡的憤怒不會消失,不會無蹤,全都積壓在他們心中的最深處。

     這一切的憤怒,也都會在最終的時刻徹底的爆發出來…… “羅汝才比我們的速度更快,他麾下的兵馬都是騎兵,從巴東到巫山強行軍隻需要一日的時間,急行軍也不過兩日。

    ” 胡知義跟着陳望一起進入了行營,皺眉道。

     “巴霧河最多再攔羅汝才一兩天的時間,我們最多也隻有四天時間,從竹山一路南下經過的大多都是山區,就是急行軍也需要七八天的時間才能抵達。

    ” “如果是全帶騎兵,一路輕裝簡行,最多最多也隻能剛在羅汝才渡過巴霧河時趕到。

    ” 胡知義對于戰局極為了解,他帶兵的時間不短,紀效新書、練兵實紀、陣紀這些兵書都看過,在指揮戰略之上極有天賦,可以說是天生的将才。

     隻是從将台走回行營的路上,胡知義便已經是對于局勢有了極為清晰的章程。

     “羅汝才這一次逃走,楊嗣昌始料未及,讓我南下很可能是失了方寸,哪怕一線的希望都不願意放棄。

    ” 陳望冷笑了一聲,坐到了帳中的座椅之上,随後指了指身旁的椅子示意胡知義坐下。

     楊嗣昌現在的心理,陳望洞察的一清二楚,他實在是太了解楊嗣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那我們接下裡,應該如何做?” 胡知義對于戰局了解,長于領兵作戰,但是對于時局發展确實并不敏感,他并沒有執掌一方勢力,左右逢源的本事。

     不過他也不需要有,因為陳望有這樣的本事。

     陳望雙目微眯,在短暫的思索之後,他的心中也已經是有了定計。

     “楊嗣昌的命令必須要聽,起碼現在要聽。

    ” 楊嗣昌如今仍然勢大,陳望很清楚自己的優劣,他和曆史上左良玉不同,他麾下的部隊戰力雖強,但是明面上卻并不多。

     若是自己違逆了楊嗣昌的命令,恐怕楊嗣昌打擊的時候,真的就是雷厲風行。

     現在他隻有漢中一府之地,鄖陽府隻勉強掌控了一半,還不是徹底翻臉的時候。

     “南方必須要去,而且要去的快。

    ” “你稍後出營,将軍中所有的騎兵點起,明日五更,我領騎兵先行南下,你領大軍在後。

    ” 陳望心如止水,他之所以選擇遵從楊嗣昌的将令南下,最大的原因便是進一步的博取楊嗣昌的信任。

     好為之後的河南平叛,打下基礎。

     跟着楊嗣昌入川,追擊張獻忠和羅汝才,根本得不到任何的好處,反而還會被拖累發展的時間,甚至還可能有兵敗的危險。

     四川内部很多地方山高水長,極為适合伏擊,追擊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出現被伏的情況。

     陳望在鄖陽府内,監察所先行一步帶來了關于河南府的消息。

     河南民變愈演愈烈,已經接近失控的邊緣。

     一月半前,李岩在河南起事,掀起滔天巨浪,連敗河南進剿兵馬,打出王旗,喊出均田免賦的口号,作歌謠傳唱四方。

     各鎮精銳分散于陝西、四川、湖廣、南直隸等地,河南所留皆是弱旅 在這一個半月内,李岩不僅連挫各路進剿官軍,甚至還又打破了幾座縣城。

     這些縣城都是因為裡應外合而破,李岩占據城池,收留饑民,開倉而赈饑民。

     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民變之勢恍若燎原之火。

     因為河南進剿官兵的失利,越來越多盜匪流寇出現,越來越多民變事件發生,除去李岩之外,在河南大地陸續又出現了十數股民變的大小勢力。

     要不了多久,河南便會如同曆史上一般徹底陷入混亂之中。

     不。

     這一次的河南,可能會比曆史上還要更加的混亂…… 差的有點多,頭疼,暫時這樣吧,我争取穩更新。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