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一十章:川東

首頁
    少的多,不再是動辄十數萬,數十萬的規模。

     張獻忠、羅汝才兩部的主力加起來不過兩萬人,如今在陝西攪動風雲的李自成也不過隻有一萬餘人。

     但正因為是這樣,這一次流寇的複起才更加的可怕。

     因為這證明着流寇正在改變着一直以來的戰法和思路,他們開始向着勢力的方向發展,正在進行着精兵簡政,甚至約束軍紀,不害百姓。

     無論是是李自成還是張獻忠和羅汝才,他們一路起兵都罕有大肆燒殺搶掠,幾乎不害普通的百姓,而是廣結善緣,約束軍隊,利用百姓作為耳目,将矛頭全部指到了當地的官紳地主的身上。

     這一切的種種,都佐證着李自成還有張獻忠和羅汝才,他們正在向着農民軍的方向發展,向着割據一方的勢力發展。

     流寇再如何的強大,他們不事生産,隻知道擄掠,終究就像是無根之萍,早晚都能夠将其剿滅。

     但是若是讓其轉變成農民軍,一旦其割據一方,裂土成王,必将會極大的動搖國家的根基。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楊嗣昌飽覽群書,如何不了解各朝各代的興替。

     盤踞在英霍山區的革左五營人數衆規模據聞超過了五萬之數,算上周圍的依附于其的群匪盜寇,人數還要再多兩三萬人。

     但是革左五營仍然還是流寇,沒有割據一方的打算,仍然像着以前一樣裹挾饑民,驅趕百姓,四處擄掠。

     所以楊嗣昌隻派了黃的功和孫應元領着勇衛營壓陣,将進剿的任務交給了當地的巡撫。

     “明公所言甚是,卻是學生想岔了。

    ” 葉官明緊蹙着眉頭,神色沉重,楊嗣昌所說确實不錯,革左五營确實沒有多少的威脅,沒有發展的前景。

     楊嗣昌微微低頭,壓低了聲音。

     “如果我記得不錯,張獻忠前不久在達州,擊破了陳一龍和武聲華所領的入援川軍,北上太平縣,正直趨漢中府可對。

    ” “明公記得不差。

    ” 葉官明神色凜然,面色沉重,言道。

     “在相持交鋒十數日後,張獻忠趁陳一龍和武聲華所領的入援川軍防備松懈之時,突然發起進攻,潰圍而出,直奔太平縣,如今已入太平縣境,看起計劃,應當是準備進往漢中府内。

    ” 從太平縣入漢中府,一共有兩條路可走。

     一條是過紫陽,進往興安,再從興安直入漢陰。

     另外則是長驅小道,沿洋水直奔西鄉,走着一條可以直入漢中府腹地。

     張獻忠麾下嫡系兵馬在此前圍剿損失頗重,如今部下多為鄖襄山區的山民彙編而成,跋山涉水幾乎如履平地。

     邵捷春在夔州府内諸縣設下重重屏障,最後還是被張獻忠突出了重圍。

     雖然邵捷春指揮能力不行,造成了很多的錯漏,但是夔州府山高路遠,地勢險要,張獻忠每每能夠潰圍而出,還是能夠看出張獻忠所部确實精銳和适應。

     “張獻忠如此進軍,意圖明顯,應當想要直馳西鄉,意圖進入漢中府腹地,很大可能是想與李自成合流。

    ” “如今李自成在陝西攪動風雲,鳳翔、鞏昌、平涼、西安、慶陽五府皆被其影響,李國奇勉強隻能保守西安府。

    ” 楊嗣昌緊蹙着眉頭,若是讓李自成和張獻忠合流,進入陝西境内,民變恐怕就沒有辦法壓下來了,又要陷入曠日持久的追逃戰。

     “民變起于陝西,流寇熟悉地利,洪亨老多番圍剿則是無疾而終,絕不能放棄進入漢中府内。

    ” 葉官明神色輕松,笑言道。

     “明公放心,陳總兵掃除鄖陽府北部流寇随後便已是回師興安,在收到達州川軍戰敗之後,便立即領兵趕往省界邊緣,防備獻賊北逃。

    ” 聽到陳望的名字,楊嗣昌緊蹙着的眉頭舒展了些許,不過很快又緊蹙了起來。

     “川兵南下,李國奇北上,曹變蛟被我調來了承天府,陳洪範需要戒備鄖南群匪。

    ” “張獻忠如今連戰連捷,銳難當之,單憑陳望麾下的部衆……” 葉官明回答道。

     “陳總兵長于練兵,麾下軍兵悍勇非常,昔日數月之間便讓漢中衛下孱弱衛軍搖身一變,敢于流寇野戰,不落下風。

    ” “如今陳總兵回歸漢中府已有兩月有餘,麾下正兵營與其弟麾下援兵營都已募滿,想必已經是頗具戰力。

    ” “其麾下還有土兵一支約有三千之數,極善山地作戰,又有神弩将張令所領的精兵千餘,總兵力已達一萬二千餘人。

    ” “陳總兵麾下如今雖然新兵衆多,但是依照陳總兵之能,必然能夠守住省界,擊退來犯之敵。

    ” 葉官明并不覺得張獻忠有逃出生天的機會。

     陳望兩戰兩捷,白土關一戰,大梁山一戰,先殺小秦王白貴,後斬托天王常國安,足以見其确實練兵有方,禦将有術。

     “張獻忠如今進入太平縣,連戰連捷勝威極盛,但實際卻已經是已入絕地,插翅難逃。

    ” “半個時辰前,學生已經收到消息,秦老将軍領土兵八千,于前日抵達萬縣,還未曾來得及禀報明公。

    ” 楊嗣昌原本有些黯淡的眼神陡然一亮,神色也不再如之前那般沉重,笑道。

     “秦老将軍既然已至萬縣,獻、汝兩賊實不為懼也。

    ” 能夠被稱呼為秦老将軍的,整個大明也隻有一個人,那就是現今擔任着石柱宣慰使之職的秦良玉! 秦良玉任将以來,戰功赫赫,巾帼不讓須眉,播州之役大破楊應龍軍,秦良玉為南川路戰功第一,甚至超過了其丈夫馬千乘。

     奢安之亂,奢崇明包圍成都,四川巡撫朱燮元傳令各鎮兵馬土司前去征讨。

     各地的土司全都貪圖賊寇的賄賂,按兵不動。

     各鎮的軍兵皆是畏懼賊兵的聲勢,不敢邀擊。

     唯秦良玉領孤軍奮進,擊鼓西征,一路勢如破竹、長驅直入成都,敗奢崇明,解成都之圍。

     奢安之亂之所以平定,秦良玉居功至偉。

     于是被命封為夫人,錫诰命,授都督佥事,充總兵官。

     馬、秦兩氏也因此多受封賞,充副總兵、參将、守備等人衆多。

     民變以來,秦良玉威風不減當年,連敗流寇,以緻于流寇談土而色變。

     有秦良玉在川東坐鎮,獻、汝二賊根本不足為懼。

     秦良玉,便是西南之國柱!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