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國的勤王軍正從各地趕來,第一支趕到的陝西的明軍,有将一萬五千多人。
”
“明國的宣大總督盧象升從北直隸糾集兵馬一路尾随我軍,在東面的河間府還有明國監軍高起潛帶領的數萬遼軍。
”
多爾衮的目光從帳中的一衆将校身上掃過,最後在嶽托的身上停留了半息。
嶽托仍舊是和之前一樣神色淡漠,似乎他剛剛所說的一切都與其無關一樣。
嶽托和黃台吉的關系相當親近,和他的關系隻能說是一般。
嶽托是代善的長子,生母是代善的嫡福晉李佳氏。
但是由于李佳氏早逝,代善和他的繼福晉葉赫那拉氏,對于嶽托和他的弟弟碩讬十分刻薄。
後來也正是因為此事使得代善觸怒了努爾哈赤,代善甚至被廢除了繼承者的位置。
嶽托後來被努爾哈赤送于黃台吉的生母孟古哲哲的膝下養育。
嶽托和黃台吉也算是從小一起長大,因此關系匪淺。
雖然在數年前,嶽托因為失禮之罪被奪去了貝勒之位,降為貝子,還罰銀五千兩。
但是黃台吉在敲打了嶽托一番之後,又恢複了他的貝勒之位,而經此一事後嶽托也穩重了許多。
随着征明的順利,以及征服蒙古諸部的威望,如今黃台吉的權勢正越發的膨脹。
嶽托也已經是成為了實際上的正紅旗的旗主,掌控了正紅旗的事務,這一次更是受封為揚武大将軍統管右翼軍。
多爾衮收回了目光,臨行的時候,黃台吉多半是對于嶽托有什麼囑咐。
自入關以來,嶽托一次都沒有和他争搶過大軍的指揮權。
想到這裡多爾衮神色不由自主的陰沉了些許,黃台吉如今已經掌控了大半的八旗。
那些蒙古部落,還有那些歸降的漢人現在都聚集在黃台吉的身側。
黃台吉設蒙古八旗,又設漢軍旗,将滿洲八旗的權力分去了許多,軍力也分出了許多。
他和黃台吉之間的距離正在不斷的拉大。
現在黃台吉雖然還是遵守老汗傳下來的八王議政的之策,但是随着代善的隐退,實際上現在的黃台吉已經快要可以徹底的獨斷專行了。
他和黃台吉的恩恩怨怨并非是一刻便可以說清的。
雖然這麼長的時間裡,他一直都在韬光養晦,幫黃台吉做了不少的髒活累活。
代善的退隐,嶽托被貶,如今黃台吉之所以大權獨攬,其中都有他的功勞。
但是有功勞沒有用,多爾衮很清楚黃台吉的為人。
權勢在前,哪怕是親兄弟也沒有任何的用處。
三大貝勒、阿濟格、嶽托,這些人都是前車之鑒。
所有擋在那滔天權勢前面的障礙都難逃被掃清了命運。
多爾衮很清楚,黃台吉已經盯上了他和他弟弟多铎麾下的兩白旗。
如今八旗之中六旗已經被黃台吉掌握在了手中,原本八王議政的規矩也早已經形同虛設。
現在的黃台吉,實際上正在北方等着他出錯,等着他失敗,而他現在卻是沒有半點的辦法。
多爾衮的心中壓抑,黃台吉将他高高捧起,看起來信重有佳,看起來聲名顯赫。
但是這一切都隻是看起來罷了……
黃台吉隻是在等一個機會,等一個可以順理成章接管兩白旗的機會……
“明國兵馬就在旁側,我軍攻破山東雖然簡單,但是之後攜帶大量錢财返程,到時候要分兵防禦,隻怕是難以全師而還。
”
多爾衮強行壓抑着心中不滿的情緒,他的聲音很是低沉。
遼東的明軍依舊還是和以前一樣是老樣子,但是明國其他地方的軍隊正在發生着變化。
盧象升麾下宣府和大同兩地的兵馬戰力,比起他們上一次入口之時要強盛的多。
不僅僅是武備方面,還有士氣。
崇祯九年的時候他們第一次毀關入塞,宣府和大同兩鎮的兵馬根本不敢出城與他們作戰,
他們分三路自明國邊境獨石口出,會于京畿延慶州,如若無人之境。
遍蹂畿内,攻略城堡,連克十二城,大小五十六戰,全勝!
擄掠人畜十七萬九千八百二十,出冷水口而還。
當時明軍主力隻敢遠遠跟随,根本不敢和他們一戰。
而這一次再度入口,一開始的情況也和當初一樣,薊州鎮的營兵仍舊是不堪一擊,望風披靡。
隻是當他們一路南下抵近昌平之時,卻是開始遭遇到了明軍頻繁的襲擾,這使得多爾衮不得不的下令兵馬彙聚,不敢輕易分兵。
而後在北京城下,三次組織的進攻皆是受挫,最後在北京城的西直門一戰,明軍甚至沖潰右翼鑲紅旗的軍陣。
鑲紅旗折了一個牛錄額真,前後傷亡上千人,而他部署在右翼用作支援的十餘門火炮,也成了明軍的戰利品。
而後慶都一戰,又折了上千人,算上之前在順義的幾戰,各旗都有損失,也有了怨言。
這一次在真定,查蘇喀更是大敗而歸,正藍旗傷亡慘重,軍中士氣也随之跌落,随同征戰的蒙古正藍旗傷亡近半。
多爾衮微微側目看向坐在右側位席的吳賴,查蘇喀撤軍的時候讓随同出戰的蒙古騎兵作為殿軍,将其當成了炮灰,吳賴作為蒙古正藍旗的固山額真此時面上并不好看。
不過這些不滿也不足以成為離間,蒙古八旗的固山額真之中僅有三人為蒙古人,其他五人皆以滿洲人出任。
吳賴雖然如今是蒙古正藍旗的固山額真,但其本身的旗份仍是鑲黃旗,是黃台吉的人。
多爾衮沒有急着開口,而是将目光再度轉向坐在身側的嶽托,發問道。
“如今局勢頗為危急,不知揚武大将軍可有應對的方略?”
多爾衮發問的時候,嶽托正拿着一杯清茶慢斯條理的喝着。
聽到詢問,嶽托沒有先回答,而是先喝了一口茶水,而後不急不緩的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然後再緩緩開口道。
“我贊同奉命大将軍的意見,明軍如今越發敢戰,對我大清并非是好事……”
“……如果不解決明軍的威脅,我軍飽掠所得,恐怕難以運送出關。
”
“奉命大将軍可是想要尋機先滅這三支明軍的其中一支?”
對于多爾衮的心思,嶽托又何曾不知曉,他自然是不會順着多爾衮的話頭去真的拿出方略,而是說着一些可有可無的廢話,然後将問題重新丢給了多爾衮。
黃台吉的安排,嶽托自然是清楚,這種時刻就是需要讓多爾衮來拿主意。
輸了所有的罪責全都能夠歸攏到多爾衮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