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五章:真定

首頁
    是這個數目。

     清軍十八旗之中每個旗的人數都不盡相同,人數有多有少,有強有弱,自然是不可能剛剛好是滿編。

     “嗚————” 低沉的角号聲響起,沒有震耳欲聾的喊殺聲,沒有驚天動地的呐喊聲。

     真定城下,那些原本隐藏在盾車之後與城上守城明軍對射的清軍甲兵也有了動作,他們放下了手中的弓箭,握住了腰間的順刀,扣住了厚厚的牛皮盾牌。

     守兵先行,步甲跟行,馬甲随後,護軍壓陣。

     一衆清軍的軍卒有條不紊的按照預先設定的順序,順着雲梯向着真定的城上攀登而去。

     所謂護軍,其實就是白巴牙喇,也就是白甲兵。

     内穿鎖甲與棉甲、外照着打磨抛光的亮銀明甲,白甲者,共穿三層重甲,攜重弓,帶順刀,持虎槍,配圓盾。

     老奴時期,後金每牛錄抽丁口一百,選白巴牙喇十人、紅巴牙喇四十人,黑營兵五十人。

     白巴牙喇和紅巴牙喇便是後世滿清護軍與前鋒營的前身。

     黃台吉即位之後開始逐漸改革軍制,根除弊病,白巴牙喇和紅巴牙喇等制度也因此逐漸被廢除。

     天聰年間,黃台吉建立巴牙喇營,将各旗的巴牙喇集中管理,每旗均有巴牙喇營。

     巴牙喇營的主官為巴牙喇纛額真,天聰八年改稱巴牙喇纛章京。

     鹿鼎記之中的鳌拜,原先便是鑲黃旗的巴牙喇纛章京。

     清軍改了名,但是明軍還是照舊将這些護軍稱為白甲兵,或是精兵、銳兵。

     那分得撥什庫大馬金刀的站在城下,他根本不擔心自己的安全,他身上不僅穿戴着三層的重甲,周圍還有手持着牛皮盾牌的甲兵。

     城牆之上的明軍已經被射的擡不起了頭來,根本不敢出現在垛口。

     隻要一出現垛口,就會被城下早已經是挽弓搭箭,嚴陣以待的清軍步弓手一箭斃殺。

     數十步的距離,正是清軍步弓手手中重弓的最佳殺傷範圍。

     他們從白山黑水之中走出來之前一直過着漁獵的生活,長久的漁獵生活,讓幾乎每一個成年的滿族男子都擁有不俗的弓術。

     三四十步的距離,他們甚至可以輕而易舉的射中敵人的面門和咽喉等要害的部位。

     也正因為如此,在野戰還有攻城守城之中的對射期間,清軍一直占據着極大的優勢。

     真定城上明軍的正軍本就不多,起初交鋒的時候,守城的明軍依據狹窄的垛口和清軍對射,結果吃了大虧,之後便不敢彈出垛口射箭放铳。

     隻等着清軍的甲兵或則是跟役登上了雲梯之時,遠遠的放箭放铳。

     清軍的進攻烈度并不強,因為每一份人力對于清軍來說都很重要,能打下則打,打不下則退,主要以劫掠為主。

     眼下見到明軍大部馳援而來,攻城的清軍将校這才下達了強攻的命令,要是還打不下來,他們也不準備再攻真定城。

     真定城的攻城戰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清軍的甲兵發起了進攻,甚至連護軍都已經是提刀開始登城。

     真定的守軍正軍并不多,大部分人都是臨時征募起來的民壯。

     有盔甲者甚少,手中所持的刀槍火铳也多是武庫之中的存貨。

     但是仗已經是打到了這個時候,守城的民兵和兵将也是發了狠心。

     建奴兇狠,破城必屠,數日不封刀,還會将俘虜帶去遼東苦寒之地。

     一旦城破便是破家滅門,一衆民兵皆是真定的居民,妻兒老小俱在城中,哪怕是此前沒有上過戰場,此時哪個又肯退後。

     而且城外似乎有大隊的援兵趕到,隻要再堅持稍許的時間,便可以保下城池! …… 此時城外清軍的統帥,正藍旗的甲喇章京查蘇喀,正亦手挽着缰繩,立于大陣的前方。

     但是他的目光卻并沒有放在就在身前不遠處厮殺正酣的真定城上,而是看着真定南郊的方向。

     城南到來的明軍有些不對勁,這支到來的明軍衣甲鮮明,氣勢迫人,遠遠望去一股殺伐之氣便撲面而來,和他們一路而來見的所有明軍全都截然不同。

     “西邊……” 查蘇喀眉頭微蹙,他看過明國的地圖,真定的西面是太行山,翻過太行山就到了山西。

     這些明軍從西邊一路趕來,風塵仆仆的模樣,或許是陝西、山西那一面的邊軍。

     遼東、宣府、大同這些邊鎮那些将校的家丁還算能打,其他的明軍都不過隻是廢物罷了。

     打了這麼多年的仗,明軍的膽子早就被吓破,根本不敢和他們出來野戰。

     但是眼下的情況明顯不對,這支明軍給查蘇喀帶來的感覺很危險。

     就像是…… 就像是當初在渾河之時,所見的那支據說是從明國西南而來的川軍一般…… 一股寒意從查蘇喀的心底深處緩緩升起,而後向着頭腳四肢蔓延而去。

     哪怕是已經過去了十數年的時間,但是那一場血戰仍舊曆曆在目。

     那個時候他還隻是一名普通的步甲,他們一路上連戰連捷,擊敗了救援而來的所有明軍,打破了沈陽! 但是卻在渾河的河畔…… 等到查蘇喀重新回過了神來時,金聲已經在陣中響起,前去攻城的軍兵已經是退了下來。

     他們終究還是沒有能夠攻下真定,明軍的援軍近在咫尺。

     前去阻擋明軍渡河的騎兵已經是折返回來,他們也沒有能夠阻擋明軍騎兵前進的腳步。

     就在真定的南郊,明軍的先鋒騎兵已經是鋪開了陣勢,清空了河岸。

     而在其後,大隊明軍騎兵正在渡河北來…… …… (以下不收費) 天命八年四月努爾哈赤的谕令: 汗降書谕曰:“著每牛錄遣甲兵百人,以十人為白巴牙喇,攜炮二門,槍三枝。

    ” “再将九十甲兵分之,其四十甲兵為紅巴牙喇、攜炮十門、槍二十枝,又十人,攜盾車二輛、水壺二個。

    ” “黑營五十人,攜炮十門、槍二十枝,又二十人攜盾車二輛、梯一架、鑿子二把、锛子二把、釣鈎二個、鐮刀二把、斧二把、席四領、叉二把、連夾棍一根、水壺二個及一月用之木炭、綿甲十五副。

    每一甲喇攜大炮二門。

    ”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