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八十六章:四正、六隅、十面之網

首頁
    力隻怕是将耕地的人都累到虛脫。

     陳望手扶着欄杆,心中推敲。

     原本他讓周遇懋前去沔縣守衛,是因為事先清楚知曉曆史。

     李自成在曆史上的處境比起現在要更為艱難的多,高迎祥身亡,群龍無首,人心惶惶,投降者甚重。

     李自成的進軍路線從鞏昌府經由漢中府略陽南下攻破甯羌州,走甯羌州過七盤關挺入四川。

     但是現在看來其中又多了無數的變故。

     陳功微微皺眉,似乎是想起了什麼,他上前了一步低聲問道。

     “周遇懋那邊算上衛軍也才三千人,聽說李闖麾下精騎馬軍足有六萬多人,步隊饑兵在進山之前就已經有十萬多人。

    ” 陳功頓了一頓,想了想後接着說道。

     “現在李闖麾下的軍兵比起原來恐怕是隻多不少。

    ” “就算是借助地勢關卡,李闖大舉進攻,周遇懋隻怕也是招架不住。

    ” 陳功不是危言聳聽,這一切的事情确實有可能發生,而且概率還不小。

     但是如今局勢已定,李自成接下來的到底如何計劃都是未知,再從興安調兵過來卻是不一定來得及了。

     現在跟着他一并鎮守雞頭關的軍兵也不能擅動,他記得現在盤踞在鳳縣的小紅狼在原本的時空之中就是崇祯十年的時候從鳳縣殺入了漢中府内,後面是賀人龍領兵馳援才解決了漢中府之圍。

     思考良久,陳望也已經是下了決斷。

     “傳令給胡知義,命其領兵火速馳援雞頭關。

    ” 援兵必須要調,哪怕是來不及也要調,守不了沔縣就守漢中城。

     陳功應了一聲之後當即便下了關樓,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至關重要,流寇的威脅就在不遠,誰也不知道到底流寇會怎麼行動。

     陳望走入了關樓之中,找尋了一張座椅坐了下來,現在局勢的複雜程度已經是逐漸超過了他的預想。

     他救下了曹文诏之後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起初這些影響并不大。

     但是随着時間推移,一件接着的一件的事情不斷的發生變化,現在的一切正逐漸變得面目全非。

     陳望眉頭緊蹙,思索着應對的辦法。

     陳望很想寬慰自己不要杞人憂天,但是事實上流寇進入漢中府确實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李自成麾下如今也算是兵強馬壯,雖然比起當初全盛時期的高迎祥要差得多,但也不容小觑。

     漢中城陳望有信心保得住,但是那些新開墾出來的田地隻怕是全部都要遭殃。

     而且要是丢了一兩個漢中府内的城池,隻怕是陳望也是要和賀人龍一樣丢官留職,戴罪立功。

     陳望擡起頭,看向關樓之外。

     現在是崇祯十年的三月,他記得這個時間段,一個對于曆史極其重要的人物就是在這個時候進入崇祯的視線之中,而後一躍成為了明庭之中舉足輕重的人。

     …… 京師、紫禁城乾清宮西暖閣内。

     一名身穿着赤色雲肩通袖龍斓直身,頭戴着翼龍冠的青年正緊蹙着眉頭看着手中的奏章。

     能夠處在乾清宮,還能穿着龍紋服的人,自然隻有皇帝一人。

     少時即位到今時,已經過去了有十年的時間。

     今年崇祯其實隻有二十六歲,但是他的面容看上去卻是讓人很難将他和意氣風發的青年聯系在一起。

     二十六歲的崇祯面容看起來更是尋常人的三十六。

     暖閣内四下都沒有炭火,但是卻是溫暖如春。

     崇祯并非是一個人獨自坐在西暖閣之中,在他案桌的下方,正坐着如今新上任兵部尚書楊嗣昌。

     前兵部尚書張鳳翼畏罪自殺,接任者便是楊嗣昌。

     原先因為進剿不利而被罷職的三邊總督楊鶴正是楊嗣昌的父親。

     楊嗣昌生的中正平和,此時他頭戴着梁冠,穿着一身正紅的蟒袍,腰系玉帶正襟危坐于下方。

     楊嗣昌留着長髯,胡須烏黑深沉,雙眼顧盼之間顯出點點精芒,他很好繼承他的父親的長相,僅看相貌的話,第一眼就能讓人産生不少的好感。

     楊嗣昌熟悉典章故事,工于筆劄,富有辯才,與張鳳翼的呆滞木讷之狀迥然不同, 崇祯放下了手中的奏疏,奏疏上面是楊嗣昌提交出的建言,他已經全部看完。

     但是對于其中的一些細節,崇祯還是有很多的地方感覺模糊。

     “能否簡單的為朕解釋一下,何為四正、六隅、十面之網?” 楊嗣昌目光微動,身軀向前微傾,胸有成竹道。

     崇祯問出的這個問題在他的預料之中,如何對答他的心中也已經是早有腹稿。

    ” “回禀陛下,所謂四正,即是指以陝西、河南、湖廣、江北,設四巡撫分剿而專防。

    ” “六隅則是指延綏、山西、山東、江南、江西、四川六省之地,也六巡撫分防而協剿。

    ” “四正六隅共計十省之地,各設兵馬協同進剿,十省之地即為十面。

    ” “而總督、總理二臣,随賊所向,專征讨,此所謂四正、六隅、十面之網!” 崇祯心中微動,但是面上仍然沒有多少的變化。

     登基多年,他已經明白了應當如何隐藏自己的情緒。

     到如今崇祯已經做了十年的皇帝,早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剛剛登基對于一切政務都懵懂無知的少年。

     楊嗣昌提出的方略崇祯粗略的看了一遍,比起朝中的那些隻會束手空談的大臣何止強上百倍。

     崇祯雖然面色不改,但是楊嗣昌宦海沉浮多年,對于人心的揣摩早已經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攘外以安内為先,強兵以足食為本,保民方能蕩寇。

    ” 楊嗣昌知道崇祯的心中仍然還有遲疑,所以他準備再加上最後的一把火,徹底換取崇祯的信任。

     “流寇禍亂于腹心之内,中之甚深。

    ” “外患固然不可圖緩,但是内憂卻是應當更為緊迫。

    ” “腹心流毒,髒腑潰癰,精血枯幹,難以為繼。

    ” 最近又有點新冠的症狀了,裂開,頭大如鬥,今天這章的質量可能不太好,實在抱歉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