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八章:風暴

首頁
    陳望凝望着眼前的輿圖,腦海之中也浮現出了曾經所看過的史料和文獻。

     史書上對于崇祯九年上半年記載極為有限。

     尤其是三月之時高迎祥領兵經由河南省的南陽府,進入湖廣省的襄陽、勳陽重返陝西這段曆史更是摸棱兩可。

     各方的記錄也是頗為雜亂,不過這些對于陳望來說梳理并非是一件難事。

     崇祯九年的時間線,如果按照月份,以及南方、北方、還有關外三個地域來細分,慢慢的推進一切就很清晰。

     這裡的南方是指河南、湖廣、陝西省南部的漢中府一帶,也就是高迎祥等部活動的區域。

     而北方則是指陝西的中部和北部地帶,也就是李自成和惠登相活動的區域。

     關外自然是指北方的後金。

     一月。

     南方:高迎祥等部于南直隸等地活動,受挫之後西入歸德再度返回河南。

     二月。

     北方戰場:陝西農民軍遭受重創,甯夏兵變。

     南方戰場:高迎祥攻密縣、破登州,與張獻忠等部合兵一處,南下南陽府。

     盧象升命令祖大樂守備南陽府東面的汝甯府,又讓祖寬守備南陽府的鄧州,自己領軍追擊高迎祥。

     這一時期,高迎祥麾下主力并沒有折損太過于嚴重,不過被盧象升一路追擊已經是疲憊不堪。

     雖然在和盧象升作戰之中一直是敗多勝少,但是死傷的大部分都是馬軍和普通的步隊饑兵,談不上什麼傷筋動骨。

     但這個時候其實還是高迎祥麾下軍隊最為虛弱的時候。

     盧象升知道高迎祥想要渡河南下進入勳陽、襄陽地區,于是提前告知湖廣巡撫王夢尹和鄖陽撫治宋祖舜兩人,命兩人領兵沿漢江設防,阻攔高迎祥渡河。

     但是兩人在提前得知高迎祥将要渡河的消息之後,還是沒有守住漢江。

     高迎祥率領精騎自光化偷渡漢江進入勳陽,漢江防線形同虛設就此瓦解,湖廣巡撫王夢尹和鄖陽撫治宋祖舜不敢野戰,帶領軍兵返回城池。

     漢江之役的取勝讓高迎祥有了别樣的想法。

     在盧象升渡江之後。

    高迎祥返身複戰盧象升。

     這一戰盧象升遭遇了慘敗,僅以單騎身還,險些身隕,還丢失了重要的關防印信。

     《明大司馬盧公年譜》記載: “賊自光化度羊皮灘入襄陽,或突鄖、均。

    ” “公檄總兵秦翼明、副将雷時聲由南漳、谷城克期入山擊賊,翼明失道後期,賊偵視無援,遂環山斷路,從後逆擊,雷時聲戰死。

    ” “公單騎由絕澗度,亡其關防,既而與大兵合。

    ” “邊兵習騎射,不便登涉,山氣熏蒸,多染疾疫。

    ” 高迎祥率兵從容南下,進入了勳陽、均州等地的山區。

     盧象升收攏殘兵之後再度會和諸将,派遣祖寬領關甯軍再度進剿。

     祖寬麾下的關甯軍本就多患疾病,又缺乏軍饷,更不熟悉山地地形,一時間嘩變鼓噪者衆多。

     盧象升隻能是征調四川及筸子地方的土兵來搜捕均州的農民軍。

     《明史·列傳·卷一百四十九》記載: “寬等騎軍,不利阻隘,副将王進忠軍嘩,羅岱、劉肇基兵多逃,追之則彎弓内向。

    ” “象升乃調四川及筸子土兵,搜捕均州賊。

    ” 這個時候,高迎祥和張獻忠等部活動于勳陽府、襄陽府兩府之間。

     而盧象升遭遇了慘敗,麾下軍兵折損嚴重,也是無力再行追擊,隻能暫時穩住陣線,屯兵于漢江沿岸。

     三月。

     山西在遭受連年的旱災、蟲災後,又發生大饑荒。

     時饑民無糧,隻得食樹皮、草葉。

     樹皮、草葉盡,乃人相食。

     臨近山西的河南南陽,也發生饑荒。

     唐王聿鍵奏河南南陽饑,甚有母烹其女以食者。

     崇祯帝乃下诏發三千五百金赈濟山西、南陽,并免山西被災州縣新舊二饷。

     在南方,高迎祥帶領軍隊由鄖陽、襄陽向興安、漢中方向開始進軍。

     在北方,李自成則是從南山越過了商、雒,進犯鞏昌府的北部,被左光先、曹變蛟兩部擊破後一路逃往了慶陽府北部環縣。

     史書之中記載寥寥,僅有隻言片語,并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事。

     但是這一個月也有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發生,雖然這一件事在當時并沒有引起多少的波瀾,但卻極大的影響了曆史的進程——孫傳庭來了。

     崇祯九年,三月,陝西巡撫甘學闊被罷,新任陝西巡撫由孫傳庭接任。

     這個時候的孫傳庭剛剛複起,雖然小有名聲,被贊有“邊才”,因此越級升為順天府府丞,但聲名僅限順天府一地。

     在孫傳庭接任陝西巡撫的時候,其實并沒有多少人看重孫傳庭。

     在這個時候,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想到,就在孫傳庭趕赴陝西上任不到兩個月時間便做了一件大事——生擒高迎祥! 四月。

     四月之時關内并沒有發生太大的動亂和事件,但是關外卻是發生了一件讓崇祯極為憤怒的大事——黃台吉稱帝了。

     四月十一日。

     關外,黃台吉在遼東盛京天壇祭天,“踐天子位”,受尊号為“寬溫仁聖皇帝“,定國号“大清”,改元崇德。

     關内腹地,官兵和流寇在勳陽一帶陷入僵持之中。

     隻知道高迎祥在漢中府的東部一直活動,并沒有記錄其攻下了多少城池。

     盧象升在三月遭遇失敗之後,便一直領兵呆在勳襄一帶,關甯軍多騎兵不習山地作戰。

     因而盧象升在和洪承疇商議過後,在崇祯九年的四月之時,盧象升派遣祖寬、李重鎮率領關甯軍前往馳援陝西,而讓其他的将校守衛勳陽和襄陽。

     使“秦賊母出、豫賊母入”。

     《明大司馬盧公年譜》記載: “四月乃分諸将扼鄖襄,自統關甯兵入豫,命祖大樂赴永甯,祖寬、李重鎮赴靈寶。

    ” “時豫中諸賊亦适入秦、豫、蜀之交萬山中,河南大饑,饋饷不至,邊兵匈匈。

    ” 《明史·列傳·卷一百四十九》記載: “楚、豫賊及迎祥等俱在秦、楚、蜀之交萬山中,象升自南陽趨襄陽進兵。

    ” “賊多兵少,而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