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一章:兩難

首頁
    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

     這個時候流寇是突然南下,而漢中府的軍兵基本都集中在東線進剿,根本無暇西顧。

     如今整個沔縣千戶所能夠調集的軍兵不過兩百餘人,就是這兩百餘人,其中大半也都是濫竽充數之輩。

     内地衛所早已糜爛,根本不堪一戰,那紙面上兩百多人之中有二三十個能戰的都已經是算關啟林是個能将了。

     當初倭亂的時候,幾千衛軍遇到幾十個倭寇都能被殺的潰不成軍,指望内地的衛軍還不如指望天上掉隕石給敵人都砸死,這個概率恐怕還要大一些。

     “陳某遊擊的職位是靠一刀一槍拼殺而來,衛所基層的情況我也清楚,漢中東面的戰事我也有所耳聞,關千戶麾下沒有多餘的軍兵可以調度也不必太過于介懷。

    ” 陳望聲音微沉,歎了一口氣。

     關啟林緊張的神色稍微放松了些,和陳望相處雖然不長,但是他感覺這個年輕的遊擊将軍似乎還算是個好說話的人,起碼說話一直都是和顔悅色的,沒有将他當作是下級一樣訓斥。

     之前在偏帳之中那些營兵讓他等着的時候,關啟林還以為是陳望故意将他晾在一旁以示威風,這樣的情況他遇到過不止一次。

     他雖然是千戶,也是正五品的武官,一地的軍事長官。

     但是這世道如今文尊武卑,他這個五品的衛所千戶,權勢甚至還不如那縣内的主薄、縣丞。

     陳望不着痕迹的打量着關啟林的神色,緩緩開口道。

     “關千戶一路過來,應該看到山北的流民營地了吧?” 關啟林神色微動,他不知道為什麼陳望突然問這個問題,隻能是據實回答,點頭道。

     “陳将軍心懷仁德,接濟遭遇兵禍的鄉民,在下雖然在沔縣内,但也是聽旁人說過。

    ” 這些流民是當初跟着陳望的軍隊後面一路過來的,一開始他就得了消息。

     這位遊擊将軍似乎将隊伍中軍糧分發了下去,接濟因為兵禍流亡的百姓,那些百姓才從略陽等地一路跟着進了漢中。

     “略陽、金牛兩戰雖勝,但是卻彌補不了兵禍造成的影響。

    ” 陳望的神色陰沉,流寇造成最大的破壞其實并不在軍事上,而是在于民政。

     流寇所到之處,真的幾乎寸草不生。

     他們就像是一群蝗蟲,不事生産,隻知道破壞,經過一地便破壞一地。

     這個時候的明帝國正值内外動蕩之際,财政已經瀕臨崩潰,根本無力解決民生上的諸多問題。

     流寇之禍對于如今的明帝國來說,就是死局。

     “流寇入境一路燒殺搶掠而來,沿路百姓遭受兵禍房舍被毀,沒有遮風擋雨的場所,也沒有糧食供給過冬,沿路的州縣沒有人肯管。

    ” “流寇之所以竄入漢中,歸根結底還是陳某進剿不力,緻使兵禍連綿禍及百姓……” 陳望眼神冷冽,神色微黯,聲音低沉。

     漢中的這一場兵禍,完全因他而起。

     這一場禍端原本不應該是漢中遭遇,但是他的計劃必須要進入漢中府,他需要一個借口。

     擺在陳望面前的難題,是一個電車難題。

     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

     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并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

     幸運的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杆,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

     然而問題在于,那個瘋子在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

     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無論怎麼選擇都有巨大的問題。

     陳望必須要做出選擇,他選擇了兩相其害之中取其輕,拉動的正是那杆代表着生死的拉杆。

     他從來都不是什麼聖人,但是他也并非是什麼鐵石心腸。

     沒有他引來這些流寇,日後流寇一樣會攻入漢中,漢中将會遭受更大的苦難和破壞。

     而當清兵入關之後,戰火将會席卷整個神州。

     分發軍糧接濟流民一方面是為了之後的計劃,另一方面也是想要盡可能的将災害降到最小。

     隻有進了漢中他能夠擁有更多的自主權,才能夠暗中經營基業。

     不入漢中,那麼之後的數年隻能不斷往返,來回征伐,疲于奔命。

     運氣壞些倒在奔波的路途之上,在史書之上就此被一筆帶過。

     運氣好些這個世界上不過又多個一個賀人龍或者是左良玉一般的人物。

     但是無論是成為賀人龍還是成為左良玉,都沒有辦法阻止那即将到來的浩劫。

     “你我都清楚,現如今正是天寒地凍的時節,沒有吃食,沒有住所,就是一個死字。

    ” 陳望拿起了放在一旁的茶盞,目光移動投向坐在側方的關啟林。

     他說的的已經足夠的明顯,他在等着關啟林的答案。

     明天應該能恢複正常更新了,實在是對不住各位追書的書友了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