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八月三十日。
淳化城外的官道之上,一衆身穿着青色軍裝的軍卒皆是立正而站。
一面面火紅色的旌旗迎風鼓蕩,獵獵的響動聲萦繞在衆人的耳畔。
東方漸白,天色漸明。
陳望頭戴紅纓氈帽,穿着一身绛紅色的箭衣,手挽着缰繩,騎乘着戰馬帶領着十數名親衛緩步行進在官道的側面。
官道之上,他麾下兩營近四千五百名軍卒已經是完成了集結。
得益于戰敗的艾萬年和張外嘉,陳望從敗軍之中繳獲了大量的武備。
不過不知道為什麼洪承疇允諾的第三批軍械卻是沒有送來。
陳望猜想,估計洪承疇是覺得他這一仗繳獲了不少的武備。
前線戰事吃緊,幹脆就直接斷了軍械的運輸。
陳望自然不會不知趣的派人詢問這批軍械到底會不會送來。
洪承疇可不什麼好相與的人,史書之上記載之中洪承疇可謂是睚眦必報。
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要是沒有眼力見,到時候被洪承疇記住了,可不是一件什麼好事。
反正送來的軍械甲胄兵刃差不多也就那麼百十來件。
淳化戰後的繳獲,加上之前軍中的調撥的軍械,現在對于陳望來說其實已經是很充足了。
軍中現在共有布面甲共有兩千五百六二領,鎖甲九百五十七件,棉甲九百七十二件。
鐵遮臂兩千餘件,高頂盔加笠盔共計四千餘頂,軍服一千餘件。
直屬的遊兵營陳望按照步騎将其劃分為了兩部,騎兵為前部,步兵為後部。
前部有遼騎八百九十七人,不算曹文诏派來的那五十多名家丁,現在都是衣甲俱全。
高頂頓項盔、外罩布面甲、内穿鎖子甲,帶遮臂。
皆是身穿雙甲,馬刀、弓箭、三眼铳全部都已經是備齊。
甚至比他們在張外嘉麾下的時候,裝備還要精良。
布面甲的質量參次不齊,裡面鑲嵌的都是鐵片,鐵片的多少影響布面甲的防護能力。
而陳望給這一衆遼騎是特地選的甲片多的一批,保證其防護力。
後部有兩司八局步兵,其中三局是邠州的募兵,一局是隸屬于曹文诏前部左司的一局老兵。
另外四局則是艾萬年、劉成功當初在襄樂逃回來的殘軍整編。
這四局軍兵說實話,陳望并不想要他們。
但是洪承疇已經是派人送來了,也編入了他麾下營兵隊列之中。
陳望現在是不要也得要。
這些人大部分也是陝西人,畢竟艾萬年原先是神木的參将,後面孤山副總兵,戍平涼府,麾下的營兵自然多是陝西人。
在之前闖軍攻堅的時候,頂在最前面的就是這四局整編後的殘軍。
出乎意料的是,這些軍兵完全看不出是敗軍整編之後的。
無論是守城還是野戰都敢打敢沖,或許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他們的士氣高昂的有些吓人。
….
而劉成功在不久後,也特意又找了一次陳望。
簡單的說了一下當初在襄樂遇伏的事情。
這些殘兵跟着劉成功和王錫命兩個人殺出重圍,劉成功的意思便是讓陳望能夠不要太過于苛刻。
王錫命終究是沒有挺過這一道難關,就在不久前已經是病逝在了西安城中。
陳望沒有回絕劉成功的請求,劉成功雖然降為參将,但是資曆擺在那裡,人脈也一直存在。
而且那四局殘兵也沒有做出什麼違反軍律的事情,更沒有什麼刺頭。
現在并非是能夠完全隻依賴于新軍的情況,舊軍在現階段仍然有它的可取之處。
這八局兵,經曆了淳化之戰後,共有八百七十二人。
但是陳望從原先邠州募來的三局之中,分了一百四十四人去擔任新軍的旗總和副旗總
實際上,剩下了七百二十八人,暫時沒有補充兵力
鎖甲配給遼騎,還有一些軍官之後,基本沒有了。
所以這七百二十八人都隻穿戴布面甲,也戴高頂盔,穿遮臂。
其餘的甲胄,除去留下一部分的備用外,都發到了新兵營中。
九百三十七件布面甲,還有剩下的鐵遮臂,優先供給了新軍中的軍官和刀盾兵。
而一直沒有動用的九百七十二件棉甲則是優先供給了軍中的铳兵。
如今新軍之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是火铳兵。
這一戰的繳獲之中沒有多少的鳥铳,大部分都是三眼铳。
原因自然是因為,李自成麾下的火铳兵基本列裝的的三眼铳,而不怎麼使用的鳥铳的原因。
而洪承疇派人運來的軍械之中,鳥铳也不并不多,更多也是三眼铳。
因此這三分之一的火铳兵,所有人裝備的基本都是三眼铳。
陳望并沒有堅持使用火繩槍。
在仔細的權衡利弊,反複思考之後。
陳望發現了李自成雖然學習是他的所用的戰法,但是對于見解和運用,卻是在他的上面。
他雖然已經十分的慎重,但是還是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