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九章:親信

首頁
    再從中軍大帳之後出來之時,陳望的腳步比其走進來之前要沉穩的多。

     一路上陳望都在回想曹文诏在帳中和他所說的話。

     等走到自己的軍帳前不遠時時,陳望已經是将所有的脈絡都摸了清楚。

     他也明白了曹文诏是怎麼看出來他的想法,以及為什麼會願意幫他一把,讓他有獨領一營的機會。

     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都不是什麼平白無故的,曹文诏确實是在幫他,但同時曹文诏也是在幫自己。

     陳望環視了一圈周圍平靜的營帳,黑暗之中他的眼眸仍舊明亮無比,心中最後的一點疑惑也就此煙消雲散。

     曹文诏和他一樣目的,都想要吞下這支遼兵。

     隻不過,他想要的獨領一營,掌握更大的自主權,圖謀發展。

     而曹文诏則是想要一個親信掌握這支遼兵,作為之後戰場之上的強援。

     在這樣混亂的局面,手中掌握的兵權越大越好。

     隻是作為營兵,每一營的兵額都是固定,一營之中軍兵隻能少不能多。

     多了必定會被彈劾,什麼擁兵自重,什麼居心叵測,幾道奏折上去,白的也會被說成黑的。

     雖說不至于被判處謀反,但是多半會被革職拿辦。

     而且朝廷也隻會發那麼多的軍饷,甚至還會克扣,怎麼又可能養的起來。

     撤退轉進其疾如風,迂回包抄其徐如林,危害百姓侵略如火,友軍有難不動如山說的可不僅僅是關甯軍。

     曹文诏已經遇到過很多次類似的情況,在進剿流寇之時他并非是沒有吃過敗仗。

     很多次他麾下的軍隊沒有敗,原本說好負責掩護側翼的友軍很多不是不動如山,就是在接敵的瞬間做鳥獸散。

     要是有一個能夠信任的人領着另外一營的軍兵,在之後進剿過程之中,他起碼可以放心許多,也能夠減輕巨大的壓力,而不是擔心友軍不動如山,或是逃跑如風。

     其實曹文诏,最初是想要讓曹變蛟去接領張外嘉麾下的殘餘騎兵。

     畢竟曹變蛟本身就是參将自然可以獨領一營,但是曹變蛟若是走了,營中的騎兵就隻能曹文诏親自統領。

     而且湫頭鎮之戰,曹變蛟的冒進讓曹文诏心中有些擔憂。

     曹鼎蛟也要指揮步隊,同時負責掌管軍糧、軍械等等。

     營中一應的後勤的事務都是由曹鼎蛟在管理,也缺失不得。

     就在曹文诏思考之時,陳望這個時候請見,讓曹文诏一瞬間便有了定計。

     陳望從崇祯元年便跟随着他,其本家廣甯陳氏和姻親廣甯胡氏兩家多人在他麾下作為家丁,陳望更是他的親衛家丁。

     明末将領和家丁的關系緊密無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同生共死。

     将令如山,哪怕就是主将讓其赴死,都絕不會皺一下眉頭。

     在明時親衛家丁幾乎就和同宗同族的人是一個地位,有些将領為了使得家丁和他們的關系更為緊密,甚至還以父子相稱,收其為義子。

     明末很多将領戰死、自殺之後,其家丁很少有投降者,多是随同一起戰死或是自殺殉主。

     曹文诏沒有什麼收義子的愛好,而陳望跟着他八年的時間,無數的沖鋒陷陣、甚至是舍命護衛早已經是博取了曹文诏的信任。

     在曹文诏眼中,陳望就是他的親信,還是忠誠度一百的那種。

     曹文诏自然也無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