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九章:軍械

首頁
    駐軍的營地在邠州的城西,并未在城中。

     駐地分五區,東西南北四方各由一司把守。

     一營有三部,共六司戰兵,剩餘兩司則守備中軍外圍,随時策應四方。

     陳望領着一衆新募的軍兵,返回了營地的東面,這裡是他所領司應該駐守的地方。

     東面靠近邠州城,是最為安全的地方,所以曹文诏才将這一面的防守分配給了陳望。

     現在陳望仍然隻是百總的職位,不過還有個代把總的頭銜。

     不過眼下新兵已經募來,隻要再打一場,得了新的軍功,便可以把代把總的代字去掉。

     陳望以前的首級功都已經是換成了銀錢,前前後後的厮殺,他攢了不少的銀錢。

     差不多六百多兩白銀,不過大部分都放在了遼東。

     流賊的首級不值錢,甚至沒給叙功,當初在遼東斬殺的七名鞑虜,隻有三顆兌了朝廷的封賞,他身上的試百戶就是這樣來的。

     其餘的都賣給了别人,一顆首級六十兩,比朝廷給的多了十兩,殺的那個白甲兵,除去朝廷的賞銀外,曹文诏還給他額外獎了五十兩。

     陳望并非是沒有官身,其實他除去營兵的身份,還是領着試百戶的官身。

     明朝中後期,原本負責軍事的都指揮使司權力逐漸消退,被鎮戍總兵所制。

     明朝的武官系統分為與五府及都司衛所有關的武職官系統,跟鎮戍營兵制。

     營伍官無品級,無定員,不世襲,隻有衛所制下的軍官才有官品。

     明朝時期總兵等營兵的職位,其實都是無品級之武官官名,統轄兵士、編制定員、位階不固定。

     營兵與營将相習,戰時不需要朝廷任命,直接由總兵、副總兵、參将、遊擊等統帶出征。

     為了行事方便,也為了兼容兩套系統,衛所的武職也就逐漸成為後者的階官。

     這一套系統十分的複雜,甚至是混亂。

     簡潔一些理解,将這些有品級的軍職在營兵之中理解為後世的軍銜就簡單多了,不過這其中還是有不小的區别。

     比如曹文诏作為大同鎮的總兵,領的是正二品都督佥事的軍職,行的是總兵之事,而非是都督佥事之事。

     陳望至今都沒有弄懂這兩套系統之中軍職和武職之間聯系。

     不過也不需要弄懂,反正成為了營官,之後的官身自然而然就來了。

     一營的把總拿個副千戶的官身要不了多少時間,幾戰下來,表功的文書上去,官身就能下來。

     洪承疇曾經雖然壓過曹文诏的戰功,但是現在和曹文诏的關系已經不再如同當初一樣劍拔弩張,已經是緩和了許多。

     而且洪承疇現在還需要依仗着曹文诏平定流寇,自然是态度放緩了許多。

     軍械調撥都已經下來,胡知禮先行入營,已經是領着軍兵将其都搬回了營地之中。

     陳望站在堆滿了軍械的幾座帳篷外,不斷的翻看着送來的單錄。

     胡知禮站在一旁,有些無奈的說道。

     “軍服隻有夏裝,軍帽沒有,發了些網巾,布面甲二百三十領,鎖甲二十領。

    ” “長槍四百杆,腰刀六十把,遮臂三十,高缽盔二十頂,笠盔是全的,有三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